翻新时间:2023-05-18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草原的美丽辽阔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怀古,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么……,既……又……,不管……总……造句.
提高对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认识了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小节.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第一小节,体会草原的美.
教学难点:
对于绿色渲染,墨线色勒这两个国画技巧术语的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准备:书中第一幅插图的幻灯片一张;绘有草原上小丘的国画两张(一张只有绿色渲染,另一张小丘的线条用墨线勾出).
导入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师:听了这段歌曲,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草原)
你想知道关于草原的哪些情况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13课.(板书:13《草原》)跟着作者老舍先生去领略草原的风情.
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来了解一下预习的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师注意正音.
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纠正读错的字音和读破的句子.
学习第一小节
老舍先生是因什么事去草原的(访问陈巴尔虎旗)
师:旗就相当于我们这儿的县.陈巴尔虎旗所在的大草原是个什么样的呢请大家看投影(出示书中第一幅插图的投影).谁来说说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老舍先生是怎样介绍他眼中的草原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1小节,看看从中能得出对草原的哪些认识,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画下来.
请你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草原的感觉,再说说是从第1小节的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讨论时抓信以下几点:
(1),空气是那么清鲜,天气是那么明朗. 空气特别新鲜,天气特别晴朗.
理解那么……那么……所起到的强调作用.练习用那么……那么……造句,区别比较清鲜和新鲜,明朗和晴朗的不同.
(2),到处都是绿色——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绿毯,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等.理解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在讨论时注意让学生红尘读自己找出的句子,要求通过朗读把自己对草原上天和地的感受体现出来.
在第1小节中,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吗
学生质疑:由其他同学解疑,教师点拔帮助,主要疑难有下面几点:
(1),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是因为视野开阔而空气明净,所以再远的地方也看得很清楚,不会模糊一片.
(2),绿色渲染,墨线勾勒——出示两幅绘有草原上小丘的中国画,一幅全用绿色渲染,使小丘和草原的界限融合.另一幅小丘边缘用墨线勾出,使小丘的线条清晰地凸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得出哪一幅是只用绿色渲染,哪一幅还用上了墨线勾勒,这样就形象而深刻地理解这两个词.再看图体会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那幅图,给人以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呢(小丘和平地融为一体,和天地融为一体,那浓郁的绿色,甚至都渗入天边了.)
(3),在解决某个疑难之后,让学生自由读读带有这个疑难的句子,再次体会该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意境.
看到这样的草原,你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老舍先生有这样的想法吗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指导用既……又……造句.
不仅人被草原的美景陶醉了,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确实太美了,现在我们再来看书上的第一幅插图.(再次出示投影图片)你能用书中的语句来介绍一下吗可以先读读背背第1小节.
学生练习背诵,指名看图背诵第1小节
分清动,静描写
在前面一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大家说说本文的第1小节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
学生讨论.
练习
画出第1小节中的比喻句,并思考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讨论.重点要让学生弄清最后一句在这境界里,边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就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想象而非比喻.
第二,三课时(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今天我当家
- 虎皮鹦鹉
- “手拉手、心连心”活动
- 小胖减肥记
- 推荐一本好书
- 第一次钓鱼
- 游炎亭
- 尴尬
- 我真喜欢小鹦鹉“青苹果”
- 梦想成真
- 我想让祖国更加美好
- 自然保护神空调真神奇
- 小鲤鱼和大鲶鱼
- 妈妈女儿永远爱你
- 秋天的颜色
- 海德格尔:词语
- 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论(二)
- 基督教神秘主义哲学与中国老庄哲学
- 民主的四大渊源
- 当代新儒家的道统论
- 后殖民主义播撒与当代中国思想回应
- 论死及死亡的超越
- 生存的超越性与尼采的超人学说
- 虚拟实在、沉浸及其文化意涵
- 世纪回眸:中国现代哲学思潮
- “后学”话语与中国思想拓展
- 哈贝马斯:康德之后的形而上学
- 牟宗三论中国现代哲学界
- 孔子的仁礼相成思想及人性观
- 虚实两界的伦理纽带:信息权利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念奴娇》说课设计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定风波》教学设计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苏轼词两首》结构分析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念奴娇》教学设计
- 《苏轼词两首》写作特色
- 《苏轼词两首》问题探究
- 《定风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