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5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听写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上节课同学们围绕着题目和课文内容提了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读课文来探讨这些问题,相信通过读书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更新的认识。
二、品读感悟,全班研讨
1.关于“美丽”的探讨
同学们上节课提了许多有关美丽的问题,如“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怎样理解“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等等。让我们再次走入课文,去感受这份美丽。
⑴默读全文,看看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划出相关语句。
①居里夫人的外表美
指声朗读相关语句,谈出对该句的体会和认识,在感悟的同时,结合看图,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②镭的颜色美
想象当时的情景,尤其是在“幽暗的破木屋的映衬下”这点略带蓝色的荧光显得更美,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③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人格美。
指导学生抓住全文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要善于点拨、提升和概括。
A、巨大贡献是美
关注语句:
“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使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心中”
“它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B、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是美
关注语句:
居里夫人却立即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矿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实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终于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了她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C、淡泊名利是美
“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三、回归整体,提升认识
1.回读全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照应问题;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说居里夫人的美丽“跨越百年”?课文为什么要以《跨越百年的美丽》为题……
百年是虚指:意即“永恒”,她的伟大发现对社会的贡献永恒,她的优秀品质和人格精神永存。
2.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再谈对“美丽”的理解,或说说居里夫人的美丽给以我们的启迪?
读读课后“阅读连接”中的资料,课下读一读介绍居里夫人或其他科学家的书,做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青山湖
- 我最熟悉的人
- 我最敬佩的人
- 康定小溪
- 美丽的景岚苑广场
- 我可爱的家乡
- 被遗弃的人类
- 学校的操场
- 八卦楼
- 心中的梦想
- 中秋佳节
- 我们的学校
- 我们的学校
- 学校的小花园
- 我的班主任——徐老师
- 关于公共管理专业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
- 试论电力工业标准的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 关于西部地区高校“国际会计”课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
- 关于工科物理专业“量子力学”教学改革探析
-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与展望
- 关于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 关于高职数控技术专业顶岗实习质量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 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
- 关于电机专业方向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实践
- 简析MATLAB教学模式的几点探讨
- 简析电力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关于中美一流大学校长的比较与思考
- 试论高校教务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 试论高校中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角色
- 试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片断
-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心思想
-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 《鲁滨孙飘流记》教学反思
- 《鲁滨孙飘流记》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