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0
《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1、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二、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点拨法。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难点、疑点
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解决办法
抓住文中相关的内容,反复读,并注意前后的联系,体会狐狸和“我”之间由逃避到亲昵再到救助的发展变化过程。结合自身饲养小动物的经历,探究出这种变化的原因。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探究;交流中相机点拨,适时评价;展示媒体,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搜集、交流关于狐狸的故事。
2、通过初读课文,感受文中狐狸的特点。
3、深入探究,懂得动物之间也是有亲情的,“我”的善良与怜爱不仅感动了狐狸,更值得我们学习,要保护动物,保护环境。
4、课外读关于环保题材的文章。
五、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问题:①“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②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三)深入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置作业
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摩崖石刻
- 鸟儿的自述
- 我的父亲
- 春之声
- 做实验
- 写作的开始
- 残疾人的精彩演出
- 外婆的“不解之缘”
- 难以忘怀的一幕
- 校园伴我成长
- 读《播撒诚信的种子》有感
- 雪之情
- 贝尔科普基地游
- 做个无规律一族
- 老师、警察和清洁工
- 试论文学翻译中汉语模糊美的磨蚀与补偿
- 银行存款余额在年度会计报表中列示的审计视角
- 关于股份制改组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
- 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浪潮的剖析
-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中的运用
- 浅谈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推进产学合作教育的办法
- 浅谈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汉语言课程的改革
- 猴王作假与会计师过失
- 增强法制观念
- 浅谈汉语言文化背景下习语译法的几点探索
- 教育系统执行内部审计准则情况介绍
- 独立审计准则:魔鬼抑或天使
-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双语教学
- 试论汉语言文化对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 试论汉语言的民族性
- 《蜡烛》教学设计
- 《蜡烛》教学课例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有关资料
- 《蜡烛》导语设计
- 《蜡烛》个性化阅读教学案例
- 《蜡烛》教学设计
- 《蜡烛》教学设计──一切景语皆情语
- 给学生以自信──西蒙诺夫《蜡烛》阅读教学片段分析
- 圆明园全面恢复山形水系
- 希腊巴特农神殿简介
- 《蜡烛》教学设计
- 《蜡烛》教学设计
- 一代名园惨遭焚毁
- 《蜡烛》教学设计
- 《蜡烛》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