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难点
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关键:
通过分组讲解,研讨来理解。
教学过程
一、转换角色,展示成果。
师:现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活动成果的机会,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有说有听,便于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活动过程设小记者两名。先是各活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然后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由每级选派学生汇报,以“小学者”的身份“讲学”。
以下为讲学举列
1、绘画小组:我这里有两幅画,是根据第四自然段内容,以及我的想象画的。一幅是从前的家乡小河,水清澈见底,里面还有小鱼、小虾在嬉戏;一幅是现在的小河,河面窄了,水变浑浊了,小鱼、小虾争着跳出水面,大喊救命,甚至死去。文字说明引用第四自然段的语句,我读给大家听:“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2、生态播报小组:我手中的这块矿石是矿产资源的一种,用课文中的话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时间是多么漫长啊!也许这块煤形成的时候,还没有我们人类呢!课文里有一句特别重要的话,“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3、数学神探小组:我们小组的同学仔细阅读了课文中有数字叙述的内容,大家各自编了应用题,还算出了答案。我是根据“移居”这部分内容中的数字编的题。我先读课文里的这句话:“科学家已经让日月,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我编的题是:小明今年1岁,他爸爸很有钱,听说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边缘,有可供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叫大老板星,他爸爸就花钱让人造了一艘时速为 4166667公里的飞船,让小明去大老板星上过好日子。请问,小明要多少岁时才能到达大老板星居住?计算结果是1096岁。而且这一千多年的时间,小明要在飞船上生活,这可能吗?一心想“移居”的人,快别异想天开了!
4、佳句点评小组:我们小组重点评了三个句子。第一句是“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从天外看到地球的情景。我觉得,地球现在还“晶莹透亮”,说明人类开始重视环保工作了。不然,遥望地球漆黑一团,那我们人类就没办法生存了。第二句是宇航员的感叹:“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提醒人们,“可爱”与“破碎”“同时”存在,人类自己掌握着“可爱”与“破碎”的主动权,关键要看人类选择什么。我们小组的同学选择的是“可爱”,要制止的是各种无节制的破坏。第三句话是“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一点,数学神探小组的例子京很让人信服,我们认为,这句话是警世之言,提醒人们,宇宙虽然浩渺,但地球“只有一个”。破坏了地球,就意味着生命的死亡。
二、自选学法,积累运用
师:听了四个小组的“讲学”,一下子就掌握了四种学习语文的方式。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也加深了理解。下面还有些时间,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自练,可以背诵喜欢的部分,可以摘抄喜欢的句子,也可以写点体会。待会儿我们再作交流。
三、交流自学自练的成果。
四、师生总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是一只毛毛虫
- 废墟中的孩子
- 关于摩擦能量的回收
- 古代发石机的秘密
- 春
- 我想……
- 我的好朋友卢哲
- 人生
- 植物的向光性
- 绿豆发芽需要阳光吗?
- 我也有爱心
-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 美丽的秋天
- 牡丹图
- 我把幸福告诉你
- 试论我国财政模式选择
-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税收调节机制的缺陷
- 用知识产权解农业产业化之困民法论文(1)
- 大股东侵权行为分析
- 中国亲属法的法文化源流和形式特点民法论文(1)
- 狩猎权的私法视角界定民法论文(1)
- 离婚损害赔偿的认定与完善民法论文(1)
- 论分散采购工作的风险与防范
- 县级财政摆脱困境的思考
- 该不当得利款的举证责任究竟由谁承担民法论文(1)
- 浅谈探望权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运用民法论文(1)
- 民事立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民法论文(1)
-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问题探析
- 基于公债风险与公债危机探析
- 传统知识资源的国际法保护民法论文(1)
- 《松鼠》教学设计10
- 《新型玻璃》教材简说
- 《松鼠》教学建议
- 《松鼠》教学设计1
- 《鲸》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二)
- 《新型玻璃》词句解析
- 《松鼠》教学设计3
- 《松鼠》快乐练习:达标训练
- 《松鼠》教学设计5
- 《松鼠》教学设计6
- 《松鼠》快乐练习:同步训练
- 《松鼠》教学设计4
- 《松鼠》词句解析
- 《松鼠》教材简说
- 《松鼠》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