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之八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段落大意”。
2、学会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哇”,理解16个词语的意思。
3、能读懂有关词语的意思。
4、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简介人物和时代背景。
二、课内自学
1、要求:认真读课文,想一想主要写了什么事?
自学生字词。
三、按自学要求依次检查自学效果。
1、主要写了什么事?
2、多音字正音:大
3、字形、笔顺:敝、臣、尊
四、指名分段读课文
五、学习1—3小节
1、议议读读,深入理解。
(1)晏子刚到楚国,楚王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
(让学生找到有关课文回答: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想让晏子从这个洞庭湖里钻进去,以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
(3)为什么晏子说了这番话后,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晏子用的是什么方法?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晏子怎样挫败了楚王的第一次侮辱?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自读课文,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读晏子的话,想一想含着的意思。
(1)“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敝国有个规矩,……就派到这儿来了。”
给这两句话配上话外音,讲讲他们心底的意思。
3、同桌对读晏子与楚王的对话,注意人物的神态与语气;指导名学生角色表演读。
4、练习小结:第二次楚王取笑晏子( ),没想到反倒被晏子取笑楚国是( ),晏子又一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善辩的口才,反击了楚王。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二次失败,楚王仍不甘心。在一次宴会上,楚王取笑齐国人没出息,晏子又作了非常巧妙的回答,请看第5自然段。
2、自读课文,划出晏子说的话。
3、分角色读课文,注意人的语气和神态。
4、练习小结。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联系上文回答:“从这以后”是指什么事以后?
2、“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楚王尊重他的什么样?我们从晏子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通读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提示:
1、楚王为什么侮辱?这是故事的起因,从第( )到( )自然段。
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怎样对待的?这是故事片的经过,从第( )到第( )自然段。
3、结果怎样?故事的结果,是第( )自然段。
二、回答上面的问题,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想趁机侮辱晏子。
第二段: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有力的反驳,维护了楚国的尊严。
第三段:楚王不敢不新生晏子。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
五、课外作业:把《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操场上的笑声
- 标题:我的同桌
- 送给妈妈亲情阳光
- 爬灵山
- 春天来了
- 炒茶
- 风的感受
- 难实现的小心愿
- 我的书包
- 小兔子
- 爷爷走了
- 广播操比赛
- 放风争
- 参观科学馆
- 练台拳道
- 安 全 日 报 表
- 行人交通安全行为规范(县公安交警大队制)
-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制度
- 停止执行通知书格式
- 中学校学生一日生活规则
- 实验小学教代会工作制度
- 预算申请单
- 实验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 常州市武进区礼喜中学图书、期刊、光盘借阅规则
- 预算编列表
-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
- 常州市武进区礼喜中学借书证管理规定
- 员工满意度调查表
-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语言文字工作职责
- 实验小学推广普通话工作制度
- 二次加压泵房的噪声污染及控制
- 污泥的高温堆肥处理法
- 发电机房的降噪处理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工艺
- 固体废物处置技术
- 职业噪声危害与控制进展述评
- 热泵机组隔振安装方案
- 处理畜禽粪生物菌发酵新模式
- 城市道路声屏障的研究和设计
- 10招教你控制家庭室内噪音
- 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 分户墙的隔声改造治理
- 家居水管噪声治理方法列举
- 开发商在商品房道路交通噪声污染中的民事责任探析(下)
- 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 《美丽的小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三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五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A、B案
- 《美丽的小路》实践课设计
- 《美丽的小路》文本解读
-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一
- 《美丽的小路》教后体会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四
-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一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及理念
- 《美丽的小路》口语交际设计
- 《美丽的小路》教学片断赏析二
- 《松鼠和松果》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