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8
《火烧云》
《火烧云》一课写了晚饭后火烧云从出现到消失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我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积累材料”,以尝试教学法的原理为指导,运用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学生的读、学生的议等,帮助学生理解字、词,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具体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精心设计,重视预习。
为了让学生在预习时有章可循,有事可做,在提示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三个预习思考题:1、课文中哪些地方讲霞光,哪些地方讲火烧云?2、火烧云的颜色有哪些变化?3、火烧云的形状有哪些变化?
第二阶段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0课《火烧云》。(板书课题)
2、提问学生:什么叫“火烧云”?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注意不能一概照搬,应添加一定的词语,使回答更加完整。
3、火烧云还有其他名字吗?通过回答,让学生知道火烧云又叫朝霞、晚霞、彩霞、云霞,并引导学生搞清什么叫朝霞,什么叫晚霞?
4、我们知道,清晨的火烧云叫朝霞,傍晚的火烧云叫晚霞,那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呢?(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晚饭后”“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来理解。)
5、默读思考: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几个方面?(霞光、颜色、形状)
第三阶段 抓住特点,精读课文。
1、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大家齐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霞光的?
2、让学生分组讨论后,用一个字来概括霞光的特点。
3、我们知道“变”是火烧云的特点。大家默读课文3——6自然段,然后进行讨论,看火烧云的“变”又有什么特点?(变化多、变化快)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通过分组讨论,说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哪些地方写了变化快?并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
5、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不仅多,而且很快。大家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的?(师小结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方法,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6、既然我们知道了怎样学习,课文4——6自然段的结构和第三自然段差不多,就请大家用刚才的方法学习4——6自然段。
7、学习反馈,指名回答: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呢?(千姿百态)
8、指导朗读3——6自然段。注意语速、轻重,突出火烧云变化快的特点和作者那惊喜与惋惜的心情。
9、用词练习:以“天空中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一句为例,让学生讨论:句中的“烧”换成“红”行吗?既然行,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呢?
10、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复述课文,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d 有效的预习,不但能为学生理解课文扫除障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极好方法。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课题。
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用谈话法切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渴望知道知道答案的心理。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养成推敲字词的习惯。
总评:
对本文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贯穿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读、自思、互相讨论、大胆尝试。通过教学,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大自然美的熏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课间发生的一件事
- 一件令人气愤的事
- 我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守护神
- 喜羊羊和灰太狼续写(3)
- 安全在我心中
- 两元钱的魅力
- 喜羊羊与灰太狼续写(2)
- 美丽的雪
- 给姚明叔叔的一封信
- 假如我拥有神笔
- 感恩祖国
-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羊运动会【1】
- 给自己的一封信
- 我要做一名医生
- 爬观音岩
- 试论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探究
- 关于面子威胁行为理论调控策略之社会心理学探微
- 越是生活的,就越是开放的
- 农村中学生心理障碍及对策探析
-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新体验
- 浅谈运用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
- 试论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教学之我见
-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
- 浅析健康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心理调适探讨
- 浅说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 浅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障碍及策略探究
- 数学课堂如何“读”占鳌头
- 浅析高职学生心理障碍表现及对策研究
- 论析教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的影响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
-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