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吃水不忘挖井人》
杨老师在选择上这一课以前,我很纳闷,因为在我的记忆当中,这篇课文由寥寥几段构成,文中既无动人的描述,也无周详的全程记录,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那个年代,让学生对毛主席那种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有所感悟?
我们知道现代的学生,他们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他们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代,加上我们这里用水很方便的,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龙头一拧,水就来了。因此,我十分担心学生会对老百姓立碑纪念毛主席的行动感受不深。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杨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令我深受启发:
一、影象图片渲染。
从课前引导学生与父母共同收集有关沙洲坝的文字、图片资料到听听长辈讲讲当时的故事,加深了学生的形象感知。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更是激起了学生对百姓们崇敬。童谣、歌曲的运用更是恰倒好处。
二、善于抓空白点,结合教师激情描述,让学生始终寓于文本情境中。例如
师:(出示当时挖井图)你看,这就是村民挖井现场。那是1933年9月,正是气候炎热的季节,已经挖了0.5米深了,不够,拿起锄头、铲子继续挖,深多了,跳下去挖,有二层楼那么高了,这样一天,两天……村民们和主席边擦汗边挖,脸上却是笑嘻嘻的……
师:你感觉怎样?(累得直不起腰了,手都磨破了……)
师:杨老师听了,真辛酸,真为他们所感动……
师:毛主席白天这样艰苦工作,晚上还要处理其他国家事务,你有什么话要对主席说?
生:好心爱百姓有颗火红的心……
这几个空白点的创设丰满了人物的形象,拉近了文本人物与学生的距离,在阅读中想象说话,也随机锻炼了学生表达能力。
三、在教学中,紧抓“读”字。
因为“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课件的主题活动。课后杨老师对我说:“语文,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读到位,不能破坏情境,因为把情境创设起来是不易的。此时的读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灵体验,可以替换很多无味的讲解。”杨老师做到了,有朗读时形象的力度指导:“你能不能读得再远些,再有力些?”有更具体的树榜样式朗读指导:“你看,老师从他的朗读声中,感觉到了当时百姓过得多痛苦,多艰辛呀,不错,就像他那样读!”有老师激情参与性引导读:“杨老师被这份真情包围着,那你们呢?让我门再来回味一下!”(师生齐读全文)有拓展提升式三次引读,把学生们的情带到了极点,让文本的主题深深地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你此时候是否记住了,忘不了————(引读)这是你们十多天心血的见证,忘不了——(引读)军爱民,民爱军,忘不了…..此时石碑上这样刻着——(引读)从读正确到读出一定的感情,我为学生们强烈的成功体验所震撼,为杨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叫好
不足之处与杨老师探讨:杨老师在课的最后环节安排了动笔练字的环节,读写结合,而且在字的选择与结构的摆放上也充满了趣味性描述,但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时,学生的视线很大一部分已经被老师的手所挡住,看不见的,此时学生的参与性与实效性相对教弱,能否改为直接把抄写本放在展示台上进行范写,也可以请学生在展示台上范写一个,这样更清楚,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更主动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春天
- 生日的惊喜
- 雪
- 水果的晚会
- 童年傻事
-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 尊敬老人,人人有责
- 水梧桐
- 风儿真调皮
- 我喜欢童年
- 受 骗 之后
- 大自然,我想对你说
- 四季的风
- 我爱我的家乡
- 如果我是天使
- 简述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人文素质教育
- 庭审语言中转述现象的语用研究
- 论合成理论视角下的意义建构
- 浅析一篇长恨有风情
- 论嵇康《琴赋序》的理论内涵与价值
- 企业内源性融资问题探析
- 北京用友公司的融资策略分析
-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其对策
- 基于高等师范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综合素质的思考
- 简议汉语交际中有意变换词义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喜剧效果
- 战略资源、资产专用性与融资方式选择
- 浅析国际经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 论委婉用语的修辞及语用浅析
- 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途径研究
- 关于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化认知
- 《白鹅》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 《颐和园》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珍珠鸟》
- 《搭石》教学设计
- 《珍珠鸟》
- 《巨人的花园》
- 《颐和园》1
- 《秦兵马俑》习题精选
- 《长城》教学设计
- 《猫》练习题
- 《鸟的天堂》2
- 《珍珠鸟》教学实录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