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24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掌握其写法为中心,以理解课文内容为重点,以“壮士”为突破口,把握整体,重点引读,使学生弄清其内涵,在此过程中,学习写法,落实双基,提高认识,从而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一、点题、破篇,引选材
在学生自学课文的基础上,一开始就紧抓“壮士”一词设计下列思考题:
1.“壮士”是什么意思?在本文中指谁?
2.为什么称五位战士为“壮士”?
3.课文选择了哪些事例来说明“壮士”的行为?
通过上述思考题的引读,让学生明白“壮士”是指勇敢豪壮的人。本文的“壮士”是指五战士。因为他们在掩护群众转移,狙击敌人的战斗中勇敢杀敌,在弹尽枪绝的情况下毅然跳下悬崖,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选择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敌”、“英勇跳崖”等事例。这样点题引篇,学生很快就会弄清“壮士”的内涵,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二、破篇引段,分详略
在学生初步弄清了“壮士”的含义,了解课文内容后,再以“壮士”为重点,引导学生阅读最能表现五战士“壮士”行为的“诱敌上山”、“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三个重点段,教学中可用“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这一思考题把学生引向上述三段,然后再通过作者的详细描写,抓住重点词句和用挂图深刻理解五位战士的壮士行为。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五位战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连段引路,归纳中心
通过上述环节,学生充分理解了“壮士”的含义,通过引读“接受任务”和“诱敌上山”两段,使学生深刻领会全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分段、概括中心。使学生获得对全文深刻而系统的理解,初步分清详略。
四、综合比较,引导写法
上述两步既使学生快、准、深地理解课文内容,又为学习“详写和略写”做了有益的铺垫,因此,应立即引导学生通过综合练习,比较分析,分清详略,来学习写作方法。通过再次引读,弄清哪些地方详写?详到什么程度?哪些地方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体会出这样写的好处,使学生明白详略得当、层次分明的道理,达到详而不繁,略而清楚,为完成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打下坚实基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下雨了
- 续《小村庄的故事》
- 学下围棋
- 小鸡学飞
- 如果我有一支神笔
- 月饼
- 开心的一天
- 瞻仰双塔寺烈士陵园
- 威风锣鼓响起来
- 我知道了
- 一件难忘的事
- 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
- 烤甘薯
- 爱吹牛的小猫咪
- 枕头的秘密
- 试析高职教育视野下的新能力本位课程观
- 关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之确定
- 关于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的“四大命题”
- 试析如何在校企合作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 关于高职学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
- 关于我国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探析
- 简论高职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探讨
- 试论高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关于高职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国际借鉴与路径探究
- 关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 关于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趋同研究
- 试论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
- 关于专门用途英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技能习得的文献研究
- 试论“三课堂”模式与会计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 《〈诗经〉两首》写作借鉴
- 《〈诗经〉两首》中心意思
- 《氓》和《采薇》导学
- 《采薇》译文
- 《〈诗经〉两首》特殊句式
- 《〈诗经〉两首》写作特色
- 《〈诗经〉两首》鉴赏点示
- 《〈诗经〉两首》课文评点
- 《〈诗经〉两首》词语古今异义
- 《〈诗经〉两首》结构分析
- 《氓》译文
- 《〈诗经〉两首》题解
- 《〈诗经〉两首》词类活用
- 《〈诗经〉两首》课文简析
- 《〈诗经〉两首》多义词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