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 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 选择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 送打糕 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进行句式的变换(变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问难。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出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材上的特点。
(板书:救老王 挖野菜)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在前三段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激情语言,放录音,投影,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齐读第四段。通过感情诵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认识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板书:突出中心)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1、向学生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选读精彩段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
2、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让学生进行构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
- 多种多样的大自然
- 太阳花
- 我爱家乡的四季
- 伟大的母爱
- 索溪峪的风
- 下雪了
- 月光
- 秋天里的五彩池
- 四季的美
- 失败的采访
- 可爱的微山湖
- 读《少年高科技知识大博览》有感
- 《竹石》根的自述
- 彩虹的故事
- 浅析基于SLI理论之上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构建
- 浅析问责制: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新机制
- 浅析法国高等教育评估运行机制及其启示
- 探讨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如何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
- 浅谈工业设计色彩教学如何为产品设计服务
- 浅析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引发的思考
-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现状与发展研究
- 高等教育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探析
-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 浅谈大学素质教育要求与课程改革中的误区及对策
- 浅析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
- 浅析网络技术在函授教育中的应用
- 浅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促进高校创新人才的科学培养
- 浅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视野和对策
- 探析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
- 在语文课上讲爱情──《致女儿的信》案例分析
- 直面“爱情”坦诚交流──《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 我教《致女儿的信》
- 生活化与语文化──评李镇西《致女儿的信》课案
- 阅读教学应坚守本位──《致女儿的信》教学随想
- 直面“爱情”──《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 漂漂亮亮谈“爱情”──《致女儿的信》教学谈
- 《致女儿的信》教学谈
- 让我们坦然面对爱情──《致女儿的信》案例分析
- 《致女儿的信》教学反思
- 爱情收获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后记
- 《致女儿的信》教学案例与反思
- 《致女儿的信》案例与反思
- 《致女儿的信》课堂实录
- 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致女儿的信》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