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19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 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 选择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 送打糕 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进行句式的变换(变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问难。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出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材上的特点。
(板书:救老王 挖野菜)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在前三段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激情语言,放录音,投影,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齐读第四段。通过感情诵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认识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板书:突出中心)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1、向学生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选读精彩段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
2、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让学生进行构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不要捉小蝌蚪
- 校园变成了花的海洋
- 三色冰淇淋真好吃
- 我要和字典交朋友
- 有趣的迪斯尼乐园
- 看烟花
- 聪明的小鸡
- 打电脑
- 我的好朋友
- 我家的雪儿
- 给老奶奶打伞
- 打雪仗
- 认真的我
- 我爱我的家
- 我爬到雪山
- 文学抗战的艺术呈现
- 清代四川雅安水东乡家族研究
- 民事诉讼委托代理人制度困惑及破解
- 契接古今中外的理论辨析
- “碎片化”: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发展中的迷思
- 日本与《禁助中国海军协议》
- 晚明清初市民服饰时尚与通俗小说
- 执政党民主制度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探索
- 让城乡统筹下的产业互动发展落地生根
- 环境教育:艺术、科学与生态批评
- 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意蕴及其操作合理性
- 释义周延开卷然
- 战时国民党政权的边疆开发政策
- 城投公司逃废债行为的商事立法规制
- 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文学史的民族特性
- 《信任》教学设计
- 《我的老师》说课设计
- 《信任》教学设计
- 《信任》说课设计
- 《信任》相关知识
- 《信任》教学设计
-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 《信任》教学实录
- 《信任》教学设计
- 《信任》教学设计
- 《信任》教学设计
- 《信任》教学札记
- 《信任》教学札记
- 《信任》其它杂项
-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