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8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之美
- 榕树盆景
- 我想告诉同学们
- 我爱故乡的梨
- 难忘的一次放烟花
- 一处美景--我们的社区
- 我爱家乡的橄榄
- 谢谢“总复习”
- 看哪:垃圾筒里长出了一棵小树!
- 我以前的同桌
- 我的宠物----小狗
- 愉快的植树节
- 美丽的郑州
- 小鱼的哭泣
- 苍兰
- 中美国家审计体制比较研究
- 浅谈审计领域的数据分析报告
- 计算机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 政府审计与CPA审计的期望差距比较
- ERP环境下企业的风险管理审计
-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 政府审计热点问题的理性分析
-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审计初探
- 计算机证据与计算机审计技术
- 现行通用审计软件缺陷及其设计观念变革
- 关于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的几点思考
- 美国关于内部控制审计准则的改变
- 各国审计长之宪法规定比较
-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问题探讨
-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创新思路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 《最后一课》阅读指导
- 《最后一课》问题探究
- 《最后一课》写作背景
- 有关都德的《最后一课》
- 《最后一课》研读赏析
- 《最后一课》课文题解
- 《最后一课》学法指导
- 《最后一课》中心思想
- 磨坊书简
- 《最后一课》写作特点
- 一个“可怜”而又伟大的形象
- 《最后一课》难句解析
- 《最后一课》结构分析
- 《最后一课》汉译及其社会背景
- 震撼人心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