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
翻新时间:2023-08-04
《司马光》
苏教版第22课《司马光》,课文写的是司马光急中生智,举石砸缸,救出小朋友的故事。在教学中,我抓住“慌”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取得了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教学效果。
一、“慌”中见险情
课文一开始就交代“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盛满了水”,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那么别的小朋友们都怎样了?学生们一个个也都紧张起来,异口同声地回答: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接着我又问:别的小朋友为什么都慌了?学生们不难理解,是因为缸里的水会把那个小朋友淹死的。至此,学生们已经明白:险情发生了。
二、“慌”中树形象
险情发生了,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这时,我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边思考:别的小朋友“慌”成了什么样子了?学生回答: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还有的……至此,学生凭借这一具体的语言环境,比较深切地理解了“慌”字的意思。之后,我又让学生边看图边细读课文的第5小节,接着问:别的小朋友都慌了,那么司马光又是怎样的呢?学生们大声回答:司马光没有慌,紧接我又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司马光为什么没有慌?他想出了什么办法?至此,司马光在险情面前沉着善于动脑的形象,就显现了。
三、“慌”中悟中心。
在学生们已经大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提问:别的小朋友在险情面前都慌了,而司马光没有慌,他在想办法,并且想到了用石头砸缸的办法,那时候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救那个小朋友,是不是这样呢?这时,学生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跑去找大人来不及了;有的说,把水倒出来可以救人;有的说:缸大,他们力气小,水倒不掉。至此,同学们明白了,此时最好的办法,只有用石头砸缸,缸破水流,人才能得救。同时也进一步知道了,司马光遇事不慌,善于动脑,是个勇敢、聪明的孩子,从而领会了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春游
- 元宵节之夜
- 一次独特的体验
- 车上的小雷锋
- 误飞机
- 一个“惊人”的发现
- 这里也有三个和尚
- 我心中那一道美丽的风景
- 老师不在班里的日子
- 五一见闻
- 老顽童爷爷
- 闹元宵
- 坚持到底
-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脸都是“小星星”
- 小花狗
- 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调研报告
- 分析医院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质量
- 析西部城市社区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可行性
- 论推进城镇化规划体制变革要先行
- 分析柳公权及其书法艺术的价值
- 浅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 分析中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层次原因
- 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 研究骨科手术中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
- 试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养老结构变迁
- 分析现代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持续改进
-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药物的选择及治疗依从性
- “新媒介事件”之“新”
- 分析基于SEO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因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4
- 《西门豹》教学设计3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3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1
- 《西门豹》教学设计1
- 《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材简说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2
- 《西门豹》教学设计2
- 《女娲补天》教学札记
-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女娲补天》教学建议
- 《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 《西门豹》教学设计4
- 《西门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