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2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领悟写法
1、选择你最感动的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分别读不同的故事。
3、这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自然段虽内容有别,但写法相似,这三个朝鲜人民的代表人物都为志愿军付出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说不尽的关心帮助,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这样高的代价”,他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三、刨根究底,再读再悟
1、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再读课文,找出句子体会。
2、交流:
◇“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关在一所小房子里,有一个班的鬼子看守着。”
◇“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我们缺少野菜......”
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志愿军战士踏上异国他乡,与朝鲜人民共同浴血奋战;朝鲜人民关心志愿军战士,军民一家人,同甘共苦,都是为了什么?(为了共同的敌人,为了共同的心愿--和平,这就是爱国主义,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四、创设情境,体验朗读
1、当离别的抽泣声与长鸣的汽笛交织在一起时,当我们从车窗伸出手、探出头跟朝鲜亲人再见时,当列车的轰鸣一声紧似一声时,你的心情是怎样呢?请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朗读来表现出你的心情。
2、指名读--互评--齐读。
3、读了这几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哪几个词来形容?(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4、正是因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所以说这种友谊是伟大的友谊,这种感情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五、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1、齐声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吻来说的,但是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朝鲜人民肯定也有千言万语要表达。想一想,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请选择小金花、大娘、大嫂三者之中的人以角色,以他们的口气,写一个片断题目,也是《再见了亲人》。
六、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摘录使自己感动的句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木头人游戏
- 小金鱼
- 学骑自行车
- 老师
- 可爱的“黄绒球”
- 玫瑰花
- 小乌龟
- 秋天
- 卷子
- 小伙伴,我想对你说
- 我骄傲,我是《三峡晚报》小记者
- 天竺葵
- 幻想的彩虹桥
- 秋游
- 红红的苹果
- 探讨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现代价值(1)论文
- 试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1)论文
- 人民法官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内涵(1)论文
- 浅析审判工作中腐败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论文
- 浅探我国暂缓判决制度的构建完善(1)论文
- 浅析公司司法解散的理论基础(1)论文
- 民营企业党的建设问题研究
- 财税法律主义与司法独立(1)论文
- 从合同法理念看合同无效后法官的司法过程(1)论文
- 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1)
- 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研究(1)论文
- 试论基层检察机关职能作用的发挥与农村社会稳定(1)论文
-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
- 司法救助的历史演进与制度构建(1)论文
- 论美国联邦制的形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1)论文
-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2
- 《去年的树》教学设计之1
- 《尊严》教案2
- 《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之2
- 《大自然的启示》教案2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3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 《七月的天山》教案1
- 《母鸡》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学习目标设计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
- 《白鹅》教学设计之2
- 《万年牢》教案2
- 《火烧云》教学设计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