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1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快开学了
- 校运会
- 同学
- 温暖与爱心
- 秋天的果园
- 我的收获
- 眼睛找朋友
- 大熊猫的故事
- 我是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
- 看烟花
- 热闹的新年
- 一场精彩的比赛
- 有趣的堆雪人
- 我当哥哥了
- 未来的文具盒
- 高校体育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
- 浅论大学生公民道德规范的养成与实践
- 高校发生体育伤害事枝的成因今析众对策研究’
- 关于高校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冲突及学生权利保障之探究
- 关于高校大学英语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
- 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
- 浅谈大学生权利研究的现状与瞻望
- 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 浅谈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工科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 关于高校就业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 关于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培养的理性思考
- 关于网络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 高师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
- 试析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职业道德培养
- 高校体育伤害及其法律思考
- 《乡愁》教学实录
- 《乡愁》教学反思
- 《我用残损的手掌》有关资料
- 戴望舒简介
-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思路
- 《戴望舒传》:戴望舒的传奇人生
- 《我用残损的手掌》疑难解析
-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 《我用残损的手掌》学习指导
- 读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 《我用残损的手掌》赏析
- 《我用残损的手掌》难句解析
- 戴望舒的诗
- 《乡愁》课堂实录
- 《我用残损的手掌》透视戴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