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地震中的父与子》2
一、教学内容:
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搜集有关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七、教学程序:
一、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二、合作交流,讨论。
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汇报,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1)可以让学生演一演14个孩子地震之后在瓦砾堆下坚持了38个小时的情景。
(2)通过语句体会: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有的只是14个同龄小伙伴共人的恐惧,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教学小结:
老师总结:从这父子二人身上似乎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深切的父子之情,还有更令人感动的人格力量,父亲对儿子的爱及真诚的诺言,为儿子提供了信赖和力量源泉:儿子充满了对父亲的信任,对生存的希望,对他人的关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 番茄炒蛋
- 人间的温暖永远不会停息
- 最特殊的班级
- 淘气的小表弟
- 漫游太空,你我的梦
- 老师速写
-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 30年后的世界
- 美丽的家乡
- 田园风光
- 老师不在的时候
- 给同学的一封信
- 踩高跷
- 一件难忘的事
- 关于小型水力发电系统的并网研究
- 化学实验手册的编写策略(一)
- 中国和平发展中外交职能调整的前沿法律问题(1)
- 如何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_行政法论文(1)
- 对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思考
- 钛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
- 粉煤灰中未燃组分及其存在形态的研究
- 浅论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 关于草莓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关于涉外贸易的相关法律思考(1)
- 外事科技翻译人员的基本素养
- 论瓷片辊筒印花产品的色差色号控制
- 浅谈混凝土大坝高温下施工及大坝安全管理
- 论地质工程复杂地质体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研究
- 边防外事翻译的政治敏感性
- 《与象共舞》教案
- 《再见了,亲人》教案
- 《秦兵马俑》教案设计
- 《梦想的力量》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
- 《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
- 《杨氏之子》教案
- 《金钱的魔力》教案
- 《秦兵马俑》教案
- 《草船借箭》教案
- 《晏子使楚》
- 《刷子李》教案
- 《彩色的非洲》教案
-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