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6
《司马光》教案一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眼睛和眼镜
- 我的快乐与忧愁
- 我发现了蜗牛的眼睛
- 我爱家乡的四季
- 我真惭愧
- 妈妈夸我长大了
- 文明礼仪从我做起
- 我的“小狗”
- 我喜欢的“小鸡”
- 我的快乐阅读生活
- 我的“小猪”
- 苹果
- 我的小猪
- 我学会了煮饭
- 夏天的校
- 论述黄鳝养殖技术
- 提高黄牛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探讨
- 论我县休闲渔业的发展
- 塑料大棚周年连续高产养殖黄鳝技术
- 稻田养殖黄鳝试验小结
- 黄鳝养殖中的几个技术性问题
- 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潜力探讨
- 黄鳝养殖过程中的常见病防治
- 高效生态林下养鸡技术
- 黄鳝网箱养殖技术
- 从乡土角度分析楠溪江渔业管理制度变迁
- 洪涝灾后渔业补救措施
- 渔业新品种: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
- 养鸡场嵌入式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 山东省休闲渔业示范点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 关注课堂生成:一切从“零”开始──教《祖父的园子》有感
-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 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及简评
-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 《童年的发现》探究感悟
-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要做好“加减运算”──《祖父的园子》教学谈
-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 《童年的发现》词语积累
- 童年的发现
-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 《祖父的园子》随想
- 《童年的发现》课文理解
- 《童年的发现》结构分析
-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