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7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会正确书写生字。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课文读通。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教学难点:练习朗读。教具准备:多煤件课件,生字卡片,乌鸦图片。教学过程:一、创没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新朋友,出示乌鸦图,师:别看它长得黑乎乎的,很不好看,但是它很聪明。看动画片《乌鸦喝水》
2、乌鸦把它的相片和故事留在我们的课本了,等着我们去看,去读呢!板书:23.乌鸦喝水,读课题。
3、知指导看图,说说图意,结合学生回合师板书,口渴----喝水用顺口溜区别“渴”与“喝”。渴了需要水(三点旁)喝水要用口(“口”旁)。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遇到生字圈画出来,看清拼音,读准字音,感觉读得有困难的地方想办法解决它,可以请叫老师和小伙伴。
2、出示生字,自己练习,把你觉得读得好的字读给同桌听。3、抽八名学生摘星星卡片并当小老师教读,教师指导读准字音。
4、去拼音查读。男女比赛。开火车读,反复纠正读。6、齐读生字。
7、字卡出示绿色通道的三个生字“鸦”“叼”“瓶”,通过字音,记住他们。“鸦”“牙”表音,“鸟”表意,“叼”要用口“瓶”:瓦片层层并。三、自主识记字形
1、认识新偏旁:“”“走”。(1)记住称:手字旁。走字旁。(2)与“手”“走”比一比,加深印象。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3、交流汇报:(顺口溜)渴:人困高墙内,太阳当头晒,渴了需要水,无奈水流外。起:走字翘翘腿,自己跳上去,办:用力想办法,两边都流汗。渐:水车千斤重(慢的意思)(比一比)于:干——于
(于字钩)(解字理)终:——冬——终,原指衣服做完了打两个结的意思,后被借去表示冬秀,冬天寒冷,人们不再外出劳作,而在家纺丝线,这就是年终季节,终,也就表示最后的意思。(课件铺助)(加一加)法:三加去。(做动作)看:把手放在眼睛上。四、把生字送回家,理解扩词说句形成知识积累。
1、半生字宝宝送回家读课文,多读有生字的词句,结合课文理解生字词,再想想你能用生字组成别的词吗?能说出一个句子就更好了。
2、“天上鸟儿结伴飞,水里鱼儿结伴游”,把你们读到的生字的词句读给大家听。
3、你还能用生字说出不同的词句吗?交流汇报。起:起立,起床,生起。早上太阳生起来了。办: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法:加法,减法,法国,法官,法师,这道题应该用加法。我想去法国。渐:我渐渐长高了,小树渐渐长大了,汽车渐渐开远了。看:看书看电视。我最喜欢看动画片。渴:渴了,我口渴了。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1)师范读(2)学生练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练读,分男女读敏捷龙读全文。教师注意指导。五、指导书写生字
1、教师提示两个易写错笔顺的字。渐:车,在单独写的时候是先横后竖,在“渐”字里,变横为提,要先竖后提。笔顺为一渴:右下部笔顺为
2、学生自己读笔顺图,自己在描红栏里描红。
3、学生汇报,给同学们提个醒,哪个字难写好,该怎样才能写好。起:走的捺要长,托起“己”字。渐:车头高,右竖低。
4、教师范写看、渴、于、渐,注意提醒学生各笔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5、在练习本上写你喜欢的生字。
6、抽学生板写生字,集体评议。六、总结。课后多练习,把字写好写美,争当小小书法家。七、板书设计23.乌鸦喝水(乌鸦贴图)
口kê渴----喝hē水
(田字格四个,教师范写看、渴、于、渐)
(走字旁)(手字旁)
渴终办法于起渐看
(田字格一行,学生板写)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吊兰
- 马齿苋
- 我爱白杨树
- 小草
- 神奇的礼物
- 外公家的南瓜
- 金银花开
- 菜市场
- 臭海棠花
- 桃花
- 我爱吃西瓜
- 狗宝宝出世
- 我家的仙人球又开花了
- 向日葵
- 我家的绿萝
- 刍议雪灾后森林虫害对动物的影响及预防
- 五个特种养殖项目的暗藏风险
- 全国生猪养殖未来趋势向规模化发展
- 俄罗斯禁止从欧盟国家进口家畜
- 我是小小动物迷
- 浅谈家畜内科学的教学与改革
- “两段法”养殖乌鳢创高效
- 淡水养殖之我见
- 大同市2011年流感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 高职家畜环境卫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
- 农业院校《家畜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中华乌塘鳢养殖方法
- 反刍家畜前胃疾病的综合诊治
- 医院甲型H1N1流感疾病档案管理
- 藕池大面积养殖革胡子鲶技术
- 《七律·长征》课文题解
-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赏析
- 《七律·长征》篇章结构
- 《七律·长征》课文导学
- 《七律·长征》课文结构
- 利用网络,优化课堂教学──《七律·长征》网络课教学例谈
- 《七律·长征》近义词反义词
- 《七律·长征》难句讲解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七律·长征》教学杂谈
- 《七律·长征》预习提示
- 《七律·长征》教学片断
-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 《七律·长征》案例分析
- 《七律·长征》词语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