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7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教学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

(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两只小兔
环保公民从我做起
妈妈包汤圆
我渴望超过她
致四川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
我家周围的环境
快乐的冬游
伟大的爱,母爱
燕南行
悠悠母爱
二十年后回故乡
一千年后的世界
快乐阅读之一笑猫日记
我的妹妹
冬日里的雪印象
因排污超标而暂扣机动车行驶证法律性质的界定(1)论文
运用电教手段强化学生记忆
浅谈翻译中“ 忠” 的原则
浅谈旅游英语翻译
务必搞好初高中化学的接轨教学
公共财政改革与中国持续发展(2)
情感化英语教学
中学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应用多种形式的化学实验进行素质教育
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加强供给管理
从仆人到创造性叛逆者
重视培养学生解化学简答题的能力
智力发展的驱动力
汉英数字文化比较及其翻译
谈科技英语的文体翻译和语言特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4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8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7
《地震中的父与子》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8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3第一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5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0第二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7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