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3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铅笔和橡皮
- 我的小组赛
- 我
- 秋天的变化
- 春风
- 郑渊洁爷爷来了
- 救小鸟
- 老鹰抓小鸡
- 和睦相处
- 香菇棒
- 有趣的蜗牛
- 火山似的老舅
- 小马虎的一天
- 一堂美术课
- 一次有趣的活动
- 民事审判与事实探知的相对性民法论文(1)
- 论民事强制执行新理念下债权人的作为民法论文(1)
- 关于知识产权的民法定位分析与立法建议民法论文(1)
- 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上]民法论文(1)
- 物权的配置与效率原则民法论文(1)
- 若干国家和地区对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控制民法论文(1)
- 民诉法修订的指导思想与立法框架民法论文(1)
- 关于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几个基本问题[下]民法论文(1)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民法论文(1)
- 非财产性损害的契约性救济及其正当性民法论文(1)
- 我国民法的基本性质探讨民法论文(1)
- 婚姻法修正草案 夫妻财产三大盲点民法论文(1)
- 信息与知识产权民法论文(1)
- 关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民法论文(1)
- 我国物权法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七(第二课时)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
- 《乌鸦喝水》的字词教学:随课文识字
- 《称象》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 《乌鸦喝水》教材特点及教学建议
- 《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 《称象》教学设计四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称象》片断赏析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九
- 《称象》片断赏析二
- 《乌鸦喝水》练习设计
- 《司马光》教学设计七
- 《称象》教学设计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