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3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而──—;为──—而──—;为──—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打苍蝇
- 争做合格的“五小”公民
- 还鸟儿一个家
- 放风筝
- 仙人掌
- 木棉
- 由“绰号”引起的一场风波
- 我喜爱的一本书
- 我想对姥爷说声,谢谢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姚江月色
-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 当班长的滋味
- 关于罪犯消失那天庆贺仪式的设计
- 哈尔威船长,我想对你说
- 论网络课程的结构特点及网络教学模式
- 试论农村教育学校呼唤“反思研究”
- 论创新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 浅析成人教育的发展战略
- 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防止两级分化
- 浅谈物理教学和素质教育的结合
- 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 浅论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维持
- 试论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分配模式的选择
- 论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论双语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
- 论学习动力理论在高校经济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教学策略
- 论“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思辨
- 论广告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
- 虫眼看世界──《草虫的村落》教学有感
- 用自己的方式行走于“草虫的村落”
-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 《草虫的村落》教学杂谈
- 《索溪峪的“野”》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 《草虫的村落》教学实录
-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 体悟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感受──《草虫的村落》教学有感
-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 《索溪峪的“野”》相关链接
- “野”性十足的索溪水
- 《草虫的村落》教学反思
- 《草虫的村落》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