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两种句式教学
翻新时间:2023-04-17
《白杨》两种句式教学
教《白扬》一课,要求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种句式造句,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训练的:
一、仿造:教师让大家读课文原句后,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事物具有白杨树这种品格?大家想起了《冬夜杂咏》中的红梅、青松、秋菊,便仿造:
“哪儿最寒冷,红梅就在哪儿开放”。“哪儿又高又险,哪儿就有青松挺立”。“不管寒风凛冽,不管冬雪飘零,红梅总是傲然开放”。“不管是严寒还是酷署,不管是狂风还是暴雨,青松总是挺立在高高的山崖上”。
二、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爸爸”的高尚行为品质为内容造句。
“哪儿的建设需要爸爸,哪儿就有爸爸的身影”。“不管边疆的工作环境多么差,不管边疆有生活多么苦,爸爸总是坚持在边疆工作”。
三、教师又要求以身边象“爸爸”那样的人为内容造句。
“我爸爸是司机,哪儿需要车运输,他就把车开到哪儿”。“老师就象白杨,哪儿的孩子需要知识,哪儿就有老师传播知识的身影”。
四、最后教师还要求学生以自己的志向为内容造句。
“我长大后祖国哪儿需要,我就到哪儿去工作”。“我要像白杨一样,不管风吹雨打,不管严寒酷暑,总是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努力工作”。
【评析】
造句是语文课堂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多数作法是让学生模仿课文写句子,训练缺少了强度。这位教师并不这样做,他从模仿入手,由易渐难,步步为营,扩大思路,达到仿中有创,练得十分酣畅。正是在这种反复练习之中,学生的语言、思维训练不断深化,不断扩大。这种扎扎实实的训练手段,是很值得借鉴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w宿
- 春
- 我的同桌
- 妈妈的爱
- 我的理想
- 云
- 我的理想
- 一束鲜花
- 我的弟弟“小李”
- 假文盲
- 心得——中国最美的女孩
- 难忘的一天
- 我的理想
- 池塘
- 美丽的家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2)刑法论文(1)
-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 从新的角度论犯罪客体(5)刑法论文(1)
-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6)刑法论文(1)
- 犯罪过失若干问题的探讨(3)刑法论文(1)
- 于洋: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 采撷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
-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7)刑法论文(1)
-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2)刑法论文(1)
-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8)刑法论文(1)
- “民间”意义的生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关于当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 做好康复管理事业
- 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写训练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八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六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三
- 《穷人》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构思
- 《穷人》教学设计之三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五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之七
-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