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白杨》讲读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理;教育学生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
3.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学难点】
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2.人与树的联系。
【课前准备】
1.教具:幻灯片两张。(或一块小黑板,一幅教学挂图)
2.布置预习:
①运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了解“大戈壁,戈壁滩”两个词;理解“茫茫”、“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卫士”、“出神”等词语。)
②分段。找出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步骤】
一、解题。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体了解)
四、检查预习情况。
五、学生质疑,释疑。
六、布置作业(带着学生质疑的问题自学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爸爸献身祖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崇高品德。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步骤】
(一)交待学习目的。
1.课文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白杨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2.爸爸是怎样借白杨树表白自己的心情的?(内容)表白了爸爸一颗什么样的心?(中心)课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表白爸爸的心情的?(写法)
(二)分段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写法。
1.指导阅读步骤,学习阅读方法;理解第一段内容。
(1)指名读第一段,边听边思考:这段写了什么?
(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段。
(3)学生按思考题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
理解白杨树的形象,抓住“高大挺秀”这个词;
写法:运用大戈壁衬托白杨;运用设问句引出白杨。
(4)讨论:为什么这么写?(结合这段内容和直观形象的幻灯片来理解。)
(5)总结学习方法。
2.理解第二段内容。
(1)按照思考题的顺序,轻声读第二段。边读边思考这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层进行阅读)
(2)指名读第一层,重点理解:“卫士”、“出神”在句中的意思。
(3)读第二层,讨论:爸爸是从几个方面介绍白杨树的?
(4)进一步理解:爸爸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白杨:哪儿需要,哪儿生根,不管风沙雨雪干旱洪水(坚强)。
爸爸:边疆需要,扎根边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坚强)。
(5)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爸爸说的话。
(6)体会爸爸思想感情的变化。(抓住“消失”和“严肃”。)
(7)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思想感情。
3.练习运用阅读方法,自学理解第三段内容。
(1)练习用前两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课文。
(2)学生议论学习体会。教师点拨,弄懂重点语句的含义。
4.运用阅读方法,独立自学理解第四段内容。特别注意“微笑”一词,以深入理解爸爸思想感情的变化。
(三)总结(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弟弟
- 三轮车夫
- 我的好朋友
- 说说我的E家
- 我的同学们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她
- 咱们班的“女强人”
- 赤脚大仙与雷神”
- 争强好胜 好奇 富有心计=我弟弟
- 这就是我
- 糖般老师
- 我家的“哥唱家”
- 我的书法老师
- 瞧她的糗事
- 论地区发展中的温饱与环保问题(1)论文
- 河南入境韩国游客的行为特征及满意度研究(1)论文
- 重庆女性旅游的SWOT分析及其发展对策(1)论文
- 湖北与广东、江苏、浙江利用FDI的比较研究(1)论文
- 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及立法
- 标志性节事对城市旅游影响研究(1)论文
- 论我国物权法立法中的所有权体系
- 知识经济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启示(1)论文
- 论经济危机下郑州中小服装企业质变拐点(1)论文
- 论大同市“龙壁专题旅游”的开展(1)论文
- 抛掷物侵权责任[1]
- 北川旅游经济与当地百姓幸福感研究(1)论文
- 湖北投资环境创新与产业集群研究(1)论文
- 江西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论文
-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将相和》A、B案
- 《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一
- 《将相和》长文短教教案设计及评析
- 《桥》教学设计之四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三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十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二
-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之一
-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之二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三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四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