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5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份1
教学目的:
1、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决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美读训练。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这一传说故事的内容,大家想不想听听这首著名的乐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妙的乐曲中吧!(播放《月光曲》片段)
2、能说说你的感受呢?(交流,对学生不同的感受都给予肯定。)
二、直奔中心段,感受月光曲美好的意境。(8-9自然段)
1、兄妹俩听着贝多芬先生再为他们弹奏的一支乐曲时,课文是怎样描述的?(打开课文,自读有关段落。)
2、同学们,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现在就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一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教师适时点拨观察图画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图画内容。(即课文第8自然段)
4、刚才我们图文结合,知道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
现在我们再读读课文有关段落,并在读课文有关段落时,要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在这些段落里哪些句子是写实实在在的事物,哪些句子是联想句?请用“~~”画出实实在在事物的语句,用“——”画出联想的语句。
5.再读,感受音乐之美,语言之美,以及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之美。
6.请交流一下,你们刚才所画出的语句。
7、师生交流总结。(请几位学生说一说交流的结果)
8、再听录音朗读课文第8、9自然段。
9、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先生的乐曲后怎么样?(陶醉了。)
三、回读全文,探究贝多芬的创作情感。
1.学到这儿,我不禁产生了疑问:贝多芬为什么会弹出这么美妙的琴声,是什么情感促使他弹出这么美妙的乐曲呢?请大家再次把课文读读,从文中的重点词语中找寻原因。
2.创造性地阅读。(先自读感悟,再讨论合作。)
3.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机调整,随机点拨。)
A出于对兄妹俩的同情。
语段:兄妹俩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
①重点研读:“随便说说。”
②引导体味:“你觉得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对话,会怎样想?
B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
语段: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请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盲姑娘与贝多芬的对话。)
①“多纯熟”“感情多深”
②贝多芬没有回答,其实他心理会怎样想呢!
C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语段:第八自然段。(全班齐读第八自然段。)
引导感悟:“披上银纱”“格外清幽”等
4.情境朗读。
5.引读最后一段。
四、教师总结、提升。
1、贝多芬先生的这支著名乐曲的创作,得益于他的这一次“散步”。同时也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与痴迷。
2、同学们,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向贝多芬先生有一种执着与热情,向着一定目标奋斗,勇攀高峰。
五、布置作业。
搜集和欣赏贝多芬的音乐作品。
板书设计:
传说:贝多芬 盲姑娘
散步 想听
弹奏 入神 对音乐的执着、痴迷
再弹 陶醉
记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挨打
- 君子兰
- 我爱你中国
- 扭秧歌
- 赶会
- 爷爷来了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漫画《父与子》
- 乖乖
- 怀念我的小狗
- 怀念我的小兔
- 日全食
- 我
- 飘飞的柳絮
- 不听话的小树
- 不当得利与物权行为无因性(1)论文
- 试论地役权制度的存在价值(1)论文
- 传播学视域下的留守儿童微电影
- 体育微电影的宣传功能
- 评泰国电影《爱在暹罗》的价值
- 论不动产善意取得(1)论文
- 在观展表演范式下分析偶像剧对青少年的影响
- 近年来中国工人的政治参与
- 影视娱乐化的审美心理学解读
- 论法治与民主的关系
- 继受与创新:高科技时代物权法的发展(中)(1)论文
- 科技管理中知识产权法律诉讼探析(1)论文
- 分析好莱坞电影的文化传播
- 继受与创新:高科技时代物权法的发展(上)(1)论文
- 试论建立统一的安全保障义务(1)论文
- 《比尾巴》教学设计
- 《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新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两只小狮子》
- 《静夜思》教学谈
- 《乌鸦喝水》教学片段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画风》教案设计
- 《桂林山水》教案
- 《翠鸟》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雷雨》教学片段
- 《坐井观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