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1
《白杨》教学设计5第二课时
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分析:
⑴ 学生自我评价: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的默读速度提高了,与此同时,概括能力也随之提高。
⑵ 小组内部评价:
在小组活动中,通过讨论、交流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使我们觉得白杨确实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朗读体会爸爸的心愿,使我们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⑶ 教师评价:
在教学白杨内在品格时,我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读四个步骤掀起教学高潮。结束时我让学生由边疆的白杨联想到身边的“白杨”,由大白杨联想自己这些“小白杨”,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何处讲解,何处启发,何处朗读,何处讨论,何处留下“教学空白”,都作了精心设计。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了。
⑷ 家长评价:
家长通过参与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发现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了。
2、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
⑴ 教师自我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做到启发性语言循循善诱,讲解性语言有条不紊,描述性语言绘声绘色,赞扬性语言激情昂扬,我用饱满的感情感染学生,使教师、学生、作者三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⑵ 学生进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出白杨精神的可贵,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构思巧妙,文字隽永,感情丰富,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却有较大的难度。我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出发,运用了“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的读思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我从课题激疑(从课题看,本文应当写些什么)入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内容之后,便直奔重点、难点,即从过渡段切入,引疑激趣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后按照“形象──特征──象征意义”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读中生疑,深思、释疑,逐步完成认识由表及里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抓空白处”(孩子们只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 )引疑的办法攻破难点,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概括)活动,认识到“孩子们”“只知道”的都是具体的“行动”,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经过一连串的引疑读、思活动,学生步步深入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信心和希望孩子们也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成长的赤诚之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奇妙的愿望
- 学习的苦与乐
- 我冤不冤啊?
- 讨厌近视
- 家庭小风波
- 儿童的时代
- 一个难忘的镜头
- 中奖的感觉
- 还价
- 学骑自行车
- 他给我了勇气!
- 难忘的事情
- 班上的男生与女生
- 电脑的超级杀毒软件
- 左手与右手
- 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
- 高校统一战线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 凝心聚力实施励志教育多措并举打造德育品牌
-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的表示法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 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 国务院决定每年5月第二周为职业教育活动周
-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 利用现代传媒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 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与性质
- 杨振宁、李政道获马塞尔· 格罗斯曼奖
- 高职中澳合作办学酒店专业课程规范化实践
- 《我喜欢的小物品》教学设计之一
- 作者简介
- 国旗护卫队队员为啥没有枕头?
- 引一引 峰回路转 放一放 海阔天空
- 升国旗仪式有过几次变动?
- 国旗卫士是如何解决冷暖的?
-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教学设计之二
- 《写通知》教学设计之一
- 激趣引思自主探究
- 《咏柳》教学思路
- 《写通知》教学设计之二
- 《燕子》学习要点
- 《燕子》综合资料
- 谁缝制了第一面国旗?
- 多角度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