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2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学中疑,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个“疑”字来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
(一)设疑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课文通过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赞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可扣住这个“壮”字进行设疑。
新课伊始,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造成悬念,激发兴趣)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思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是学生从分析问题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思维待以发展和提高的好时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疑解惑呢?现代认识学派认为:“教师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现成地告诉学生,而必须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内化。”教学中,紧扣“壮”字这个疑点,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里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多方品味,让学生在议中思疑,思中释疑。
1.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观了什么?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4.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与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品味,步步深入,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三)质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眼全文,围绕“壮”字这个中心,把还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趣事
- 玩电脑
- 放风筝
- 我家的小狗
- 希望
- 小狗
- 开联欢会
- 老师是一朵母亲花!
- 春天到了
- 学骑自行车
- 我的一家
- 下雪了
- 我最敬佩的人
- 精彩的演出
- 拔河比赛
- 工作表扬信
- 英文表扬信
- 拾金不昧表扬信
- 公司企业表扬信
- 给医院医生的表扬信
- 给女朋友的道歉信
- 领导对员工的表扬信
- 给幼儿园老师表扬信
- 物业公司表扬信
- 表扬信格式
- 客户表扬信
- 出租车司机表扬信
- 写给老师的表扬信
- 给酒店的表扬信
- 道歉信的格式及范文(如何写道歉信)
- 实行村民自治是党对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的创新
-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1)论文
- 差一步到萨尔茨堡
- 民事间接强制执行适用原则研究(1)论文
-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若干问题的判例(1)论文
- 作为理由之治的法治(1)论文
- 试论电影美学的研究框架与学术规范问题
- 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法治化
- 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
- 俯视与仲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 否定的浪漫旅程──贝多芬与「英雄」
- 对离婚法律制度的思考与建议(1)论文
- 政府机构改革:目标、风险与建议
- 竞争法中的消费者标准(1)论文
-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司马光》课堂教学教案
- 《司马光》教学设计二十一(第一课时)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一
- 《乌鸦喝水》教案
- 《司马光》教学一得1
- 《司马光》教学设计
- 《司马光》片段
- 《司马光》教学处理
- 《司马光》教学实录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五
- 《司马光》教学实录
- 《司马光》教学一得
- 《司马光》教学偶得
- 《司马光》片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