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2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思——学”的读书顺序,揭示了学生求知规律,也启示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巧设疑问,以疑激学,让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学中疑,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我是怎样运用这个“疑”字来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
(一)设疑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课文通过五壮士的英雄事迹,赞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战到底的坚强决心和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壮烈精神。全文突出了一个“壮”字。因此,教学时可扣住这个“壮”字进行设疑。
新课伊始,在揭示课题时,让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人物)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呢?(造成悬念,激发兴趣)
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主动探索的地位,既给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又激发了他们的思疑解惑的欲望,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急于读课文,去寻求答案。
(二)思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是学生从分析问题过渡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思维待以发展和提高的好时机。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思疑解惑呢?现代认识学派认为:“教师不把学习的主要内容现成地告诉学生,而必须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去内化。”教学中,紧扣“壮”字这个疑点,抓住文中体现“壮”的语言、动作和心里活动,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分析探讨,多方品味,让学生在议中思疑,思中释疑。
1.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掩护任务的?这说明了什么?
2.五壮士是怎样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表观了什么?
3.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
4.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后,是怎样高喊着口号与英勇跳崖的?这表现了什么?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层品味,步步深入,体会五壮士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受任于危难之际的“壮志”;诱敌上山,英勇杀敌的“壮行”;面对生与死两条道路抉择时的“壮举”以及宁死不屈、英勇跳崖的“壮烈”。这样,学生对五壮士“壮”的光辉形象便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
(三)质疑
这个层次的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着眼全文,围绕“壮”字这个中心,把还存在的疑问提出来。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只作必要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分析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天美
- 秋天
- 照片的故事
- 我的课余生活
- 四季的歌
- 我的父亲
- 马大哈舅舅
- 女人真麻烦
- 爱什么颜色
- 第一场雪
- 假如我有翅膀
- 给心爱的书包洗澡
- 秋天美
- 我的自画像
- 门外传来吆喝声
- 关于中国“地下电影”的文化解析(1)
-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 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1)
-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思考
- 国际话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下)(1)
- 《电视节目主持人与体态语言学》(1)
- 加入WTO后中国电视所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对策思考(1)
-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放性学习
- 论“第六代”电影中的保守倾向(1)
- 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探讨专职教师同辅导员的工作关系
- 电视技术发展与电视传播观念的变革(1)
- 论伟大的音乐 不朽的精神
- 突出实用强化普及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建设科学化
- 关于职业院校英语课堂互动因素及策略研究
- 关于印度教育改革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 《看电视》教学设计2
- 《看电视》教学设计
- 《胖乎乎的小手》有感
- 《看电视》教案1
- 《看电视》教学设计1
- 《棉鞋里的阳光》教案3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二
- 《春雨的色彩》教案1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阅读部分)
- 《看电视》教学案例及反思
-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1
-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四
- 《看电视》教案2
- 《胖乎乎的小手》教案1
- 《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