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09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八、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最快乐的一次课
- 瞧!我们一家人
- 地球啊,你的未来
- 冬天来啦
- 秋天
- 桃花
- 我是小记者了
-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
- 烧不着的纸杯
- 秋天的雨
-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 除夕之夜
- 一次其乐无穷的课
- 第一次升旗,我成功了
- 未来的鞋
- 化学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 英汉翻译中的不对等性的讨论
- 化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 化学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的探讨
- 赠与合同中赠与人的任意撤回权(1)论文
- 科技英语中的美学修辞和翻译
- 文化背景知识和翻译
- 四字格的优势
- 化学教育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比喻的影响及翻译
-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化学科教学总结
- 化学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
- 化学新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 西部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困路径的选择
- 时政新词汇的翻译试析
- 《钓鱼的启示》教案
-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案
- 《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案
- 《打电话》教案
- 《小小的船》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案
- 《夏夜多美》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教案
- 《乌鸦喝水》教案
- 《爷爷和小树》教案
- 《自己去吧》教案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