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三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发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看有关开国大典的录像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1.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生字:檐、江、擎、泽、钮、瞻。
新词:典礼、协商、汇集、擎着、诞生、瞻仰、迎风招展、排山倒海、徐徐上升。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自主提出课文中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交流
1.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
(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精读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2.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毛主席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雄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
3.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4.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5.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试练习背诵6~8节。
阅读第三段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
____________。
阅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作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丢手绢
- 游沙湖
- 中秋赏月
- 冬运会
- 一次激烈的比赛
- 畅谈暑假期间生活
- 我
- 最关心的事
- 共同前进
- 我的一个星期天
- 下象棋
- 体验城管执法争做文明少年
- 老师不在的一堂课
- 老墙,你还好吗?
- 我的家
-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轨道的偏离与回归
- 浅谈对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再认识
-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管理特色及启示
- 论高职院校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 浅谈对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理性思考
- 试论职业教育平等问题溯源:制度的桎梏
- 发展职业教育对继续教育的启示
- 浅谈从矛盾视角看高职思政理论教育的困境
- 浅析生本教育之于职业教育
- 浅析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与研究
- 浅谈高等教育实施“双证”沟通的意义与策略
- 论资源整合对职教改革的重要作用
- 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及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 关于凯兴斯泰纳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
- 试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
- 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展开想象和梦幻的翅膀——《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评析
- 《影子》AB案
- 创设情境感受美——《小小的船》案例分析
-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小小的船》教学片断评析
- 《小松鼠找花生》案例及评析
- 读中积累 读中感悟——《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建议之一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九
- 教师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尾巴》教学案例与反思
- 细读体悟 演读见悟--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北京》习题精选
- 《搭石》教材细读
- 《比尾巴》教学设计之三
-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