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4
《窃读记》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自学生字新词。
3、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
⑴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⑵ 认读生字词。
⑶ 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⑷ 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⑴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 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② 感悟形象: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⑵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 “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④ 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⑵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 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②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⑴ 课件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⑵ 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⑶ 随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
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爱我家
- 玩飞车
- 日记一则
- 森林里的神医
- 这算啥
- 我爱我班
- 小雪花
- 自我介绍
- 美丽的桔苑广场
- 下雪了
- 大树的卫士
- 铅笔和橡皮
- 我爱我的老师
- 雾
-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 在校大学生入党申请书(二)
- 4月最新入党申请书通用模板
- 2011年4月在校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肺科部主治医生的入党申请书例文
- 2011年最新入党自愿书
- 木偶奇遇记读后感范文500字初中
- 2011年4月预备党员转正申请书
- 学校班任教师的入党申请书样稿
- 预备党员转正申请报告
- 2011年4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范文
- 一位年轻人的优秀入党申请
- 2011年入党申请书范文
- 一名退伍军人的入党申请书例文
- 关于卫生防疫站职工的入党申请书
- 预备党员:入党转正申请报告
- 原生态民歌的变化与传承
- 分析先秦时期音乐教育
- 浅论中国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用物流理念发展物流产业
- 学生音乐艺术提升思路
- 浅论二胡曲《洪湖主题随想曲》中的技巧与意境
- 非机动车对道路安全的影响
- 谈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风格及特征
- 浅析小提琴的发音问题
- 构建“以审美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理念
- 中国物流市场供求分析与对策
- 第三方物流决策
- 论中国竹笛艺术中的新元素
-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 论“微格教学”在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中的运用
- 《掌声》教学设计10
- 《掌声》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 《掌声》说课设计
- 《掌声》第一课时说课设计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1
- 《掌声》教学设计2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 《掌声》说课设计2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掌声》教学设计4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2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掌声》教学设计3
-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