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8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建议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àn)》、“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济公传(zhuàn)》等要注意读准确。还要注意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应有的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写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发展;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等。
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
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等。
5、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喜欢的一则格言
- 杨氏之子(扩写)
- 把我的幸福告诉你
- 仿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
- 100分变99.5分
- 我也当上姐姐了
- 仿一枝花.不伏老
- 蛋蛋争冠赛
- 偷读记
- 安全月我也来谈安全
- 怕“鬼”的我
- 感动的瞬间
- 一次精彩的跳绳比赛
- 书迷
- 故乡情
- 地区间财力差异的财政职能理论
- 探讨大学外语翻译策略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WTO基本法律原则与中国行政法行政法论文(1)
- 对新疆财政工作的现实思考
-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2)行政法论文(1)
- 英文电影名在翻译过程中有两种文化在起作用
- 民主视野中的乡镇公共财政探析
- 关于公共财政的理论观点综述
- 英语谚语译文不对等的成因
- 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5)行政法论文(1)
- 谈社会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外事翻译研究
- 探讨外语翻译教学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 浅析从英汉对比翻译看迁移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 论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行政法论文(1)
-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行政法论文(1)
- 《穷人》教学设计七
- 《穷人》教学设计十三
- 《穷人》教学设计十二
- 《穷人》教学设计五
- 《中华少年》教后感
- 《穷人》教学设计九
- 《穷人》教学设计四
- 《穷人》教学设计十四
- 《穷人》教学设计一
- 《穷人》教学设计十六
- 《穷人》教学设计三
- 《彩色的翅膀》综合资料
- 《穷人》教学设计十五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四
- 《穷人》教学设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