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8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建议
1、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所以更应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
2、本文是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在反复自读把握主要内容后,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或模拟采访:
在朗读中要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如《水浒传(zhuàn)》、“绿(lù)林好汉”、“一百单八将(jiàng)”、《济公传(zhuàn)》等要注意读准确。还要注意对话是口语化的,如“跟前儿”“偏科”“起码”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着亲切,所以要读得像说话一样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的问题后,可以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然后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应有的启发,如,要加大课外阅读,才能促进写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发展;加强古诗文积累,增强文化底蕴等。
苗苗与季老的对话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如,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在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可行吗;苗苗的爸爸打她对吗;学生偏科与任课教师有关系吗;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们能成为“三贯通”的人才吗……
4、在本文的学习中,要注意从对话中感受到季老谈笑风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关心关爱下一代成长的人格魅力。还有在访谈中如何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用于指导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就本文还可做一些拓展,如,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等。
5、在读书、讨论、交流后,可以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苗”──苗苗;“大树”──季羡林。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路遇
- 蜡烛
- 比什么?
- 不铺张的好爷爷
- 第一次用心感受落雪
- 铺张浪费可耻
- 我最喜欢蓝色
- 一次星际审判
- 参观东湖水厂
- 我的好朋友张婷
- 热心的爷爷
- 正在发芽的种子
- 秋天的使者——树叶
- 棒棒糖之旅
- 廉洁故事
- “中国先进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 舞弊审计的特点及对内部审计的要求
- 重建新理性精神及其文学
- 音乐毕业论文范文
-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定位
- 虚假会计报表与舞弊审计浅论
- 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求的心路历程
- 关于中国独立审计准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贯彻执行中的几个问题
- 魏晋审美意识对后世的影响
- 解读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内部控制审计新准则
- 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与技术方法
- 信息时代舞弊审计程序的创新
- 浅议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绩效审计
- 分析时序的变位——叙事的生命选择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 《背影》参考图片
- 《背影》里的“背影”解读
- 《背影》精巧的构思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 面对学生的发难
- 一节有待提高的课:《阿长与〈山海经〉》
- 朱自清:低调的人生
- 以《背影》为例谈方法问题
- 《背影》“解读”之解读
- 《背影》的表现角度新颖独特
- 《背影》的剪裁
-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杂谈
- 参与,才有灵性──《阿长与〈山海经〉》教学侧记
- 《背影》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