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3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爱到启发。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
4、阅读《神奇的书》,感悟比喻,拟人表达方式的妙处。交流名人读书名言,增加语言积累。继续开展阅读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⑵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2、难点:
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2、把相关的句子制成课件或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借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2、大家谈得都不错,有这样一个人,她说(出示):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⑴ 理解“毫不犹豫”。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
⑵ 朗读体会。
3、这个“我”是谁?
(教师简要介绍人物资料)
这篇文间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感人至深的献辞!
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4、朗读课题,解读课题:
⑴ 指名读,理解“侣”在课题的意思。
⑵ 读了这个课题,你心中有什么问题?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难读的段落。
3、指名分段朗读,师生共同纠错。
4、概括课文内容。
三、读书交流,探究体验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现在,让我们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来细细体会其中的道理。
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全班交流作者为什么书作为自己伴侣的原因。
3、书像她的一个朋友,一个家为什么呢?
出示: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瘦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⑴ 自由练习读。
⑵ 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⑶ 全班交流:
你可以抓住一个词、一个句子、一处标点,一段话来谈你的体会和发现。
① 出示:
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A、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B、对比阅读,抓住“?”读出反问的语气,感受反问的语气──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② 出示:
偿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再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哪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A、理解比喻写法的好处:作者把书当什么?
B、多读几遍,联系生活谈“书”与“家”、“朋友”的相似之处。
C、作者还把书当作什么?
③ 出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指名读,谈体会。
⑷ 仿写比喻句: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
4、指导朗读所有出示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无限喜爱之情。
四、复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书写,选择你喜欢的词或难写的词写两遍。
3、用“毫不犹豫”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3、走遍天下书为侣
伴侣
朋友
书是 家
故地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养花》有感
- 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 难忘啊,小学生活
- 作业自动批改器
- 劳动也快乐
- 让世界充满爱
- 好心人
- 杨利伟叔叔
- 送妈妈一个太阳
- 最可爱的人
- 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 我的自画像
-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 一次星际审判
- “傻大姐”姜青
- 创新公共财政监督机制
-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刍议
- 构建公共财政 推动国企改革
- 试析必要谎言的形式及其必要性
- 谈纳税人信用制度建设
-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税收流失问题及其对策
- 关于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内含界定
- 话说我国税收文化传统
- 试论尼采哲学中的创新内涵
- 关于构建县级公共财政的几点看法
- 如何认识公共财政的框架
- 公共财政再分析
- 完善和加强税收计划管理的几点设想
- 强化税收宣传改善税收环境
- 关于推进税务系统依法治税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 《画家和牧童》说课材料
- 《画家与牧童》教学反思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 《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点评
-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 《画家和牧童》教学实录
- 《画家和牧童》教学设计意图
- 《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 《画家和牧童》设计意图
- 走进教材,超越教材,亲近学生,尊重学生──评方丹琳老师《画家和牧童》课堂教学
- 《画家与牧童》课堂教学文字实录
- 《画家和牧童》教学案例
- 我的教学故事──《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 读中感悟,演中品味──《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 精心预设方能精彩生成──《画家和牧童》第一课时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