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这一份教案在开课引入部分和二、三两段的教学设计上有了较大的改动。在“作者所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这一产生冷场问题上,我预设放宽了要求,学生可以是自己想到的,也可以是从文中找到的词语,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机引导,关注到课文中的关键词。在改进了教案之后又一次试教。上课之前,我担心时间的问题,又把引入部分舍去,直接揭题开课。在这次试教后,又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时间不够: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教学容量太大。在一课时中既要梳理主要内容,概括段意,又要完成近千字的文章的研读,学生“吃不下”,所以这一次试教又没有完成教学内容。原因之二是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强。针对学生游离问题之外的发言,自己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而是让其完全自由的言说,在一生发言之后,觉得学生讲得不够到位,可是没有及时的明确问题或加以引导,继续指名学生发言。因此,课堂教学无效时间太多。
第二,教材的特殊性:
这是一篇译文,作者是美国的作家伊尔莎·斯奇培尔莉。由于国外作品语言比较活泼,跳跃性太大,情感性不强,因而,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障碍,表现在课堂上的现象是学生对文中“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理解不够深入,因为文中所举的两个例子没有层递性,都是从自身的事业上的成功之处入手写的,这是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认为通往广场的路就是通往成功的路,两者是等同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改题这一环节,大多数同学都同意把题目改成“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使教学环节再次出现“断节”。当然,这一失败中肯定也有自身设计的原因,我认为是前面教学铺垫不够。另外,这篇教材是人教课标版中五年级上册的课文,我的教学对象是学习浙教版教材的五年级上册的学生。学生的阅读积累与新课标教材要求的层次也有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学得比较疲惫。
根据这些情况,我打算把这一篇文章的教学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完成第一自然段的教学这些任务;第二课时则重点研读文章的二、三两段,并对父亲的话作进一步的解读,让学生从中寻求对自身的启发。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落选
- 投篮记
- 亲情无价
- 祭扫烈士墓
- 车祸
- 奶奶用手机
- 诚实无价
- 风雨在前头
- 白沙巾
- 母亲节的礼物
- 放学后的一件事
- 我为自己喝彩
- 冬天里的一件事
- 故事,从书开始
- 渴望
- 浅议铁路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 常规物流管理流程-物流管理论文(1)
- 试论如何整合历史课程资源
- 关于创设“说”的情景 搞好英语课堂教学
-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文练习设计
- 试论职高语文教学之——唯有源头活水来
-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职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
- 非审计服务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影响研究
- 关于公路工程项目效益审计标准和内容的思考
- 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审计专业教育
- 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内容探讨
- 对海尔进军物流行业的思考-物流管理论文(1)
- 关于小学高年级英语单词快速有效记忆的教学策略
- 中国企业的物流运作-物流管理论文(1)
- 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基本内容的探讨
- 《走一步,再走一步》简析
- 《走一步,再走一步》词语解释
-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法导引
- 《走一步,再走一步》文学常识
-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要点
- 《走一步,再走一步》导读
- 《走一步,再走一步》典型例析
-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作特色
- 《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字注音
-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构分析
- 《走一步,再走一步》重难点突破
- 《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作特点
- 《走一步,再走一步》形近字辨析
- 《走一步,再走一步》问题探究
-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