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8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落花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自读课文学习质疑
1、学生自学课文。问: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划一划,写下来。
2、同桌互读,相互讨论。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问:先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师记在黑板上)
⑴ 就词质疑:
如“居然”:
① “居然”是什么意思?
② “我们”辛辛苦苦种花生为的就是能收花生,现在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
③ 用“居然”说明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呢?
⑵ 就句质疑:
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①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
② 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
③ 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
⑶ 就段质疑:
如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① 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父亲只说花生埋在地下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呢?
② 父亲为什么把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作比较呢?
③ 苹果、石榴是不是只炫耀自己而没有实用呢?
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⑴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出示课件。)
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
⑵ 从刚才的对比中,你体会出落花生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可贵在什么地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父亲告诉我们做人道理的一段话:
⑴ “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问:你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话?
⑵ 学习重点句: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 “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
③ “只讲体面”又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人?老师觉得:不管你想做怎样的人,首要的是现在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名对人类有用的人,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3、他们还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四、小结
1、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2、是的,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可贵 默默奉献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可爱的蚕宝宝
- 有趣的一天
- 有意义的寒假
- 难忘的课
- 闹闹
- 钓鱼的启示
- 被冤枉的滋味不好受
- 我不想
- 长大的感觉
- 关爱
- 快乐的寒假
- 春节新发现
- 棋子众生相,如人生‘众生相’
- 寒假收获
- 她改变了我
- 农业经济发展的四化要求与政府策略
- 关于农村党组织依法执政的思考
- 明清江西农村社区中的会──以乐安县流坑村为例
- 村民委员会的价值定位初探
- “三农”问题不宜简化为“一农”问题
- 关于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研究
- 近代中国乡村史研究笔谈
- 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地方财政的改革路径
- 中国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不可持续性研究
- 论中国北方畜牧业产生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亟待完善的农村后税费时期的社会救济体系
- 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
-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新课题
- 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有效转移
- 以服务 “三农”为导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温泉为什幺这样蓝
- 高山流水
- 覆水难收
- 水危机正在逼近
- 水滴石穿
- 《我是什么》词语理解、搭配与例句
- 《我是什么》学习小结
- 水深火热
- 《我是什么》课文导读
- 《我是什么》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水危机”阴影笼罩中国
- 湖泊是生命的源泉
- 西藏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占全国八成
- 30《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应对水危机──中国城市的跨世纪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