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建议
1、如有条件,可让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2、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特别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还要引导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请作者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深入阅读时,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深究为什么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的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体会,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如孩子们所处的环境,如何恐惧,7岁的阿曼达怎样鼓励同伴。二是要引导学生体验,如父亲当初“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的悲伤与绝望,接下来的坚定与决不放弃,儿子生还后的无比幸福喜悦。三是要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以表现他的绝望与悲伤。“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语气应非常坚定。发现儿子后父子的对话,语气应是兴奋的,表现他们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
4、要抓住课文中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在阅读中学习表达:
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父亲为了救儿子,整整挖了36小时,突出了挖的时间之长,之艰难。这句话不是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父救儿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5、在品读文本,体验文本的基础上,可适当开展拓展活动:
如编排课本剧,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方面锻炼孩子的复述能力,内化语言,一方面可营造关心孩子、勇于担当责任的育人环境氛围;采用读一篇带一篇的方式,读其他表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等等。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谱写2007的乐章
- 爸爸的手
- 爱
- 爱
- 同桌冤家
- 对付我们班上的“龙卷风”药方
- 那一次,我学会了勇敢
- 狼和大象
- 繁忙中的爱
- 幸福是什么
- 童年趣事
- 雨
- 我家的小狗
- 夏雨
- 我们班的“黑脸包公”
- 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 追诉时效延长制度探讨(2)刑法论文(1)
-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 做好康复管理事业
- 从新的角度论犯罪客体(5)刑法论文(1)
-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解读情感管理
- “民间”意义的生成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采撷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
- 由一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7)刑法论文(1)
- 一个不公正的司法解释(8)刑法论文(1)
- 于洋:让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 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完善与公民权利保障(6)刑法论文(1)
- 犯罪构成事实研究(2)刑法论文(1)
- 犯罪过失若干问题的探讨(3)刑法论文(1)
- 关于当代社会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想
- 《穷人》教学设计之四
- 《穷人》教学设计之六
-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二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五
-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穷人》教学设计之三
- 《有的人》教学设计之一
-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之一
- 《穷人》教学设计之二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四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之三
- 《穷人》教学设计之一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