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9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 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⑵ 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⑷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⑴ 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⑵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⑶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⑴ 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⑵ 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⑶ 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⑷ 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来了
- 我真委屈啊
- 我能行
- 一块钱
- 一件遗憾的事
- 一件小事
- 神奇的眼镜
- 奇妙的窗户
- 雨中
- 三个强盗
- 紧张的一节课
- 家乡特产――龙眼
- 嘘,小点儿声
- 美丽的妈妈
- 考卷发下来的时候
- 校、企、政、介协同模式下产学深度融合促进高职学生就业
- 影响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动机及矫治策略
- 高校新生班级学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状况
- 地质灾害国际班口语课中存在问题分析
-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
-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探讨
- 浅析图形设计在苏作工艺中的应用
- 一种简易的鸡蛋表面质量检测系统
- 浅谈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嫉妒及其预防对策
- 基于RFID的开放式实验平台研究
- 浅谈服务外包在重庆的发展
- 中国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述评
- 判定有限群可解性的一种方法
- 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做好办公室工作
- 学习《课堂掌控艺术》一书体会
- 开展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无限活力
- 学好汉语拼音,冲破方言羁绊——由教学《后鼻韵母》想到的……
- 《教育漫话》读书心得
- 情境与写作
- 课改反思
- 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与利用
- 第九册造句练习指导(北京九年义务教育试用课本)
-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
- 谈互动教学
- 课堂教学的改革
- 论文
-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 让学生快乐写作文
- 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