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三课时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三课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23第三课时

1、读一读,写一写:

洛杉矶 混乱 废墟 疾病 爆炸 瓦砾 颤抖 昔日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⑴ “不论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⑵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

⑶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3、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4、“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你认为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5、想像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建议】

1、在学生初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让学生深入探究,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重点句子让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想像、体验当时的情境,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教学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理解、感悟、体会。如父亲坚持在废墟中寻找儿子这部分课文,朗读中语调宜轻,表现出父亲的绝望与悲伤;发现儿子还活着,父子的对话应读出兴奋的语气,表现父子劫后重逢的喜悦与幸福;文中三次出现“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应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3、在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这样描写好在哪里,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描写生活中小事运用作者的表达方式使文章更生动感人,体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