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难忘的一课》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内容中体会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
2、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词,句的训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关键】
学习课文,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计划】
十五分钟。
【教具准备】
图片,文字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把握结构,初步感知
知道我今天要讲什么课吗?帮我写在黑板上。
昨天读课文了吧,一起读一读课题,我看看他写的课题。我觉得他可能想加强“难忘的”三个字,所以把这三个字突出来写,是吗?咱们也把这三个字突出来读一下。酝酿一下感情,怀着难忘的,怀念的心情,放慢速度读。再读一次,读出你自己的理解。
谁难忘?作者什么身份?哪国人?在哪听的课?知道台湾吗?课文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光复以后)
把刚才的话连起来简单概括一下,有条理的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什么呀?(主要内容)
这课讲什么了,那么难忘(板书)就讲了九个字,就终生难忘了。那我每天给你讲那么多字,你是不是每节课都终生难忘?
二、启发自读,读中感悟
现在你还说服不了我,想说服我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读书,用书中的事实加上你的理解来证明,这叫“摆事实以理服人”,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节奏,速度,抓不同重点词来读,用饱含情感的朗读来感动我,这叫“抓情感以情感人”,这样你才能让我真正认为这是难忘的一课,你有信心说服或感动我吗?
开始准备吧,可以两个人讨论,也可以自己准备,搬上凳子到好朋友那去行吗?当然行,学习是自己的事,当然自己说了算。
边读课文边拿一支笔把有感想的句子画下来。(5分钟)
三、变相交流,点拨启导
都准备好了吗?谁要是能说服我或者感动我,我就给谁鞠躬,怎么样?先别急,我要先试探试探你们的水平,你们说文章字里行间包含着怎样的一种情感?
那你就重点体会这种情感,好吗?
发言的时候,你先说是要感动我还是要说服我,然后读出句子,说说为什么能让人感动,明白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出现三次。)
第一次出现:你读这一句想说什么?
“吃力地写”说明不熟,我明白了,这课之所以难忘是因为这个老师教中文的还不会写中国字,有点可笑。那他为什么“吃力”?
“光复”什么意思?光复前什么样呢?(视频,图片)
你们想想,我们的台湾被日本人占领了,他们残酷剥削和镇压台湾人民,人民还能安居乐业吗?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水深火热,艰难困苦。哎,那种亡国奴的感觉是无比痛苦的,是中国人却不能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还倒成了违法的了,如今终于光复了,台湾人民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可以骄傲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你说他心情怎么样?火热的真挚的什么心?(爱国之心)那就让我们怀着这种火热的真诚的没有半点虚假的爱国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写的吃力与心情有关吗?谁能表演一下台湾老师是怎么写的。你来表演的时候要注意两点:写得认真,也很吃力。
咱们一起读,给他创设这种情境。带读两遍。(老师坐在学生后面跟着读)可以说,我已被你们感动了百分之五十。
作者在台湾光复这样一个特定的时期看见教师和孩子饱含深情朗读的情景,想起了沉痛的过去,被深深的吸引了,所以他难忘,是吗?
第二次出现:
你读这一句想说什么?“我”和孩子们一起读,是说“我”被感动了,我被什么感动了?
(师生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
听到这样的课,我的感受比孩子们深吗?是的,我是成人,在光复之前我的经历和遭遇要比孩子们多多了,感受也比他们深多了,所以我就从后门──(走进教室)
怎么没人回头看我呀?因为我也是一个──-(中国人)我也爱──-中国,我们的情感是一样的,大家都沉浸在相同的情感当中,心理产生了共鸣,这个时候还在乎我是谁呢?
师生们激起了“我”强烈的爱国情意,所以我难忘,是吗?
我又一次被你感动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回首与展望
- 当回忆散落的时候
- 语文
- 停电
- 天涯
- 感觉
- 离开边缘
- 我们
- 六月的心情
- 坦言
- 忧云劳雨
- 青春
- 折叠的阳光
- 毕业
- 等待
- 文学研究的政治审美因素
- 浅析我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学徒制与终身学习制
- 浅析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 专项身体素质特色操创编思路
- 基于用户体验的卡牌手游研究
- 城市公园交往空间调查与研究
-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汉维跨文化案例分析
- 独立学院的学生就业认可度之分析
- 浅谈集团品牌战略的优化
- 贵州茶叶品牌地理标志保护的关联性研究
- 我国中西部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刍议
- 发展经验创作与发展理论建构
- 大学组织文化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 基于生态竞争视角的学术道德失范研究
- 洪子诚:老舍的《茶馆》
- 李敖谈鲁迅
- 无痛之痛是为至痛
- 《水浒传》与梁山泊文化渊源
- 主体意识与宿命抗争
- 《堂吉诃德》简介
- 巴黎圣母院——走进浪漫巴黎(七)
- 狐狸精的流变(2): 成不了精的狐狸
- 《丑小鸭》三论
- 从《药》理解上两处盲点的课堂处理谈起
- 陈丹青谈鲁迅其人
-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英文全本
- 金庸小说的环境背景
- 浪子燕青——我最喜欢的《水浒传》人物
- 《祝福》:“我”的故事与祥林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