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5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4
【教材内容】
《难忘的一课》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7单元第23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内容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课文
审题:难忘的一课。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这些问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啊?请大家赶快打开课文。
二、范读课文,初识文意
老师范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令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自学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读课后词语。
2、读通课文,思考: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四、检查掌握情况
1、字音:
指名拼读,直读生字,注意纠正。
2、字形:
说说易错的字,易错的地方。
如:“葛”注意笔顺,与“蔼”区别。“崇”与“祟”的区别。
3、词义:
结合课文理解。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5、指名读课文,回答刚才的问题。
五、朗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再问: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那么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六、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1、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2、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七、读讲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八、读讲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九、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
“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十、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十一、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雪
- 妈妈小时候和我现在——衣行住食篇
- 紫藤
- 母爱
- 公园里的紫藤花
- 妈妈的辛苦
- 种花
- 我的习惯
- 我最喜欢的石头
- 多彩的春天
- 我忘不了她
- 可爱的春天
- 我学会了画画
- 海边
- 烦人的小提琴
- 2006年两会思想汇报
- 2006年两会思想汇报范文
- 2005思想汇报范文--党校学习思想汇报
- 优秀思想汇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学生)
- 端正入党动机,从点滴做起
- 思想汇报(端正入党动机)
-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 端正入党动机,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 2006年两会思想汇报范文
-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
- 2006年最新入党思想汇报(方工先进事迹报告会)
- 端正入党动机,做合格共产党员
-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范文(大学生)
- 学习奥运精神思想汇报
- 2005年12月思想汇报
- 语料库语言学对语言研究及语言教学的启示
- 民俗文化工作者需要打破研究工作中的“恋旧”情结
- 论企业品牌形象的塑造
- 英语语言学教学浅析
- 交响歌剧《江姐》的传承的策略分析
- 渠道业态正在悄然巨变
- 长沙市路牌社会语言学研究
- 读解认知语言学中语义的百科知识性
- 中国民族汽车的高端品牌营销出路的浅议
-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语言学习的消极影响
- 近二十年“三言二拍”的语言学研究
- 电商做不出来奢侈体验
- 对新时期电力市场营销的有益探索
- 物联网营销“未来派”
- 消费者对联合品牌态度的转移模型构建
- 《七颗钻石》观摩示范课
- 《掌声》教学反思
- 《七颗钻石》这一课的教学
- 《荷花》的教学设计
- 《荷花》教学片断与实录
- 《掌声》第二课时教案
- 《掌声》
- 《荷花》教学全过程教案
- 《掌声》
- 《掌声》教案
- 《掌声》(第二教时)教案及反思
- 《掌声》练习
- 《掌声》的持久
- 《掌声》
- 《掌声》公开课教案、说课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