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A、B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重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时安排
1~2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1、德国风光片
2、“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远远流传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同作者一道到国外的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第一站──德国(板书)
1、播放录像:德国风光片
2、谈谈观后感受。
3、揭题: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有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总之,德国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它不仅风光无限美好,这个民族还有一道十分奇丽的景色。(板书:奇丽)打开书本,读一读,你就明白了。
(1)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补充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再读课文,质疑批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完成:
(1)质疑。(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对不理解的内容质疑。)
(2)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请将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文中。
三、汇报交流
交流批注阅读后的感想与收获。(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1、词语质疑: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有: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学生可能会提出的主要问题:
(1)爱花的民族有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地位?
(2)“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四、以学定教,品读课文
1、导语:是呀!爱花的民族很多,为什么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请快速浏览全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二自然段找到答案时,教师可相机展示重点句: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请生个别读。正音:“脊梁”读作jǐliang;理解“脊梁”的意思。
(2)德国人种花有何特别之处?(从“家家户户”一词可见德国人人爱花;而他们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将最美的花给别人看,这种做法实在令人感到惊叹。)
(3)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轻轻一笑)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当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到相关答案时,教师相机展示重点句: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自由朗读。
(2)谈谈读后的感受。(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
(3)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课件展示一朵朵、一簇簇,许许多多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花团锦簇”;课件展示五颜六色鲜花竟相开放的画面,理解“姹紫嫣红”。)
(4)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给杨利伟叔叔的一封信
- “救”小鸭
- 颐和园
- 2030年的一天
- 迷人的春天
- 除夕
- 打工
- 节日看烟花
- 寻春
- 数学学习心得
- 海河外滩
- 四季之美
- 月之行
- 春节
- 多彩的校园
- OA系统的应用促进政府价值流优化
- 地税财务收支审计中舞弊的防范与检查
- 国家审计机关质量控制制度的完善思路
- 切实搞好审前调查 提高审计质量、效率和水平
- 浅析黄金企业管理审计的要点
- 政务公开与审计公告
- 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看信息系统审计的发展
- 基建结算审计方法谈
- 浅议信息技术时代的网络审计
- 开展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几点思考
- 关于计算机审计人才资源管理问题几点思考
- ACCESS数据库软件在税收审计中的运用
- 日本中小学计算机教学项目的效益审计
- 开展高等级公路效益审计的几点体会
- 抓住“两个着力点” 深化房地产信贷审计
- 《邓稼先》教学反思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生字注音
- 《邓稼先》教学反思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写作借鉴
- 《邓稼先》教学设计
- 《邓稼先》教学设计
- 臧克家生平简介
- 《邓稼先》教学设计
- 闻一多生平简介
- 《邓稼先》教学设计
- 《邓稼先》教学后记
- 《邓稼先》教学杂谈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赏读
- 让人物引燃激情 用激情燃烧学生──《邓稼先》课堂教学实录
- 《邓稼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