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4
《将相和》A、B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A案
第一课时
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
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生读)
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
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
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
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
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
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
(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
(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
(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
①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
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②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
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因为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
◇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
③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
④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
(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完成练笔:
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
⑤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梦想成真
- 15年后的聚会
- 组诗
- 逛超市
- 开心的周末
- 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 谢谢您,老师
- 二十年后的同学聚会
- 假如我是小精灵
- 难忘的围棋“生涯”
- 心手相连 让爱永驻
- 包饺子
- 占道放炮不道德
- 开心的旅游
- 山西之梦
- 遗产税立法若干问题探讨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王天下——殷周之际对中国文化的奠基意义
- 自然灾害、制度缺失与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田地陷阱”
- 仲裁公平合理原则不排斥法律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传统伦理与和谐社会中国公民人格建构
-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再认识
- 权力意志之制约
- 自由贸易体制与我国宪法价值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2)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广告的关系
- 关于制定自治区自治条例问题的思考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学生宪法权利与学校自由裁量权
- 论广告欺诈的防治对策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中国建筑环境文化的价值意义
- 论宪法价值发生的人性基础国家法、宪法论论文(1)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 《草原》教学设计3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6
- 《草原》教学设计7
- 《草原》说课设计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
- 《草原》教学设计2
- 《草原》教学设计8
- 《草原》疑点解析
-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
- 《草原》教学设计1
- 《草原》教学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