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3
《将相和》历史背景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好”(或“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
“完璧归赵”的“璧”指的就是“和氏璧”。它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蔺相如不畏强暴,甘冒丧失性命的风险,完璧归赵,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也在于“和氏璧”的珍贵。
廉颇是战国后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时封为上卿,屡次战胜齐、魏等国,为赵国立了大功。长平之战时,坚壁固守三年。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遭致惨败。燕国乘机攻赵。赵孝成王重新起用廉颇,战胜燕军。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任相国。赵悼襄王时,廉颇不得志,投奔魏国。魏国不太信任,一直不重用。又奔楚,任楚将。最后老死在楚国。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赵惠文王时得到世上稀有的宝玉——楚国和氏璧,秦国强以15座城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璧出使秦国,与秦王当庭力争,完璧归赵。赵王封相如为上大夫。公元前279年,他又随赵惠文王到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与秦王相会,使赵王未受辱于秦,归国后因功封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对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愧悟,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美丽的海洋公园
- 致“2008年北京奥委会叔叔阿姨们”的一封信
- 未来的铅笔盒
- 往事
- 书包也想减肥
- 龙城飞雪
- 学校的早晨
- 我家的小金鱼
- 可爱的小白猫——小白
- 青青
- 贴“福”字
- 我喜爱的季节——秋季
- 喝“酒”俩好汉
-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
- 帮爸爸戒烟
-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践与思考
- 浅谈防火墙审计
- 审计数据转换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美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委员会概述
-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的理性思考
- 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
- 中美商业银行审计制度比较
- 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
- 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索
- 从数据采集谈如何搞好计算机辅助审计
- 审计人员如何获取审计数据
- 浅谈计算机审计数据采集与分析整理
- 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主要途径、影响因素及建议
- 计算机审计研究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课文题解
- 《新闻两则》学法指导
- 关于江阴要塞起义
- 《新闻两则》生字注音
- 《新闻两则》写作特点
- 《新闻两则》研读赏析
- 《新闻两则》结构分析
- 《新闻两则》疑难解析
- 《新闻两则》课文背景知识
- 《新闻两则》词义辨析
- 《新闻两则》写作特色
- 《新闻两则》难句解析
- 《新闻两则》重点难点讲解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 《新闻两则》反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