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4
《桥》赏析
今年已是任教的第三个年头了,一直任教低段,工作变得机械而忙碌。感觉自己的教学风格尚未形成特色,但又苦于无法突破,似乎是进入了青年教师的任教高原期。这次有幸听了夏老师“崇文取经”回来给全校上的汇报课《桥》,我不禁被她那娓娓到来,步步深入的高超教学艺术所折服,也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领悟。
一、巧妙铺垫,一举多得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一次山洪暴发之际,故事的题目就是《桥》。
师出示课题,生齐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带着两个任务:第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读。第二、将大屏幕上的词语,在文中划出来。
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拥戴、清瘦、沙哑。
朗读词语,读正确(难点:咆哮、没腿深)。
请大家仔细读读这些词,想一想,夏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些词分成两行?
生:第一行写的是洪水,第二行写的是老汉。
师:请你试着在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生读)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可怕无情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破坏力很强的洪水。
……
〖评析〗
夏老师安排学生初读课文,给学生提了两个要求: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读;二划出大屏幕上出现的词语。这两个要求看似目的简单,实则有她更深层次的用意。除了让学生读通读准,还给下面的课文学习做了完美的铺垫。两行词语中,第一行: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实则就是反映了洪水的可怕。第二行:拥戴,清瘦,沙哑。写出了本文主人公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夏老师在初读课文时安排学生划出这些词语,不仅学习了字词,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梳理了文本的脉络,给接下来步步深入地感悟做了完美的铺垫,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导语精练,步步深入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一般说来,这样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
生:农田被淹,房屋冲毁。
生:人员伤亡惨重,后果不堪设想。
师:但是,课文中的这场洪水,结果怎么样?
生:很多人幸免于难,只有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村民们之所以会得救,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老汉,村党支部书记)
板书:
老汉
师:请同学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好好地读读描写老汉的句子,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划下来反复地朗读,用朗读表达你们的感动。
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
生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读得真好,老师能感受到你已经被这位老汉深深地打动了。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我觉得他非常沉着冷静,而其他人则乱作一团。
师:此时此刻,老汉默不作声,站成了一座山。但是,老汉的心中却是──焦急万分,你知道他在焦急什么,担心什么吗?请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角色转换,即兴对话──这位老汉,此时,你在担心什么?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群众生命受到威胁,应该让群众安全离开。
生:群众的性命高于一切,我要尽快将村民疏散
……
师: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生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边?
生:村民。
师:是啊,老汉始终把村民们放在第一位。
生3: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哪个动作让你感动?
生:推。
师:这一推,有可能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边缘。在最最危险的时候,老汉还是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
〖评析〗
从“感悟洪水—感悟群众—感悟老汉”,学习的环节清晰明确,且环环相扣,反复推进,让人感觉浑然一体。在学生对洪水的可怕有了较深入地理解,并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夏老师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导语精练,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读出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真正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亲情难舍,升华情感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在与洪水抗争的过程中,老汉和小伙子之间发生的这一幕一定让大家难以忘怀。老师已经将相关的几个自然段呈现在屏幕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比较老汉、小伙前后的举动,有什么矛盾之处吗?
生说,师板书矛盾:老汉:揪──推;小伙子:瞪──推。
师:老汉也好,小伙子也好,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同学们,你们能读懂吗?
生:……
师:似懂又非懂,令人费解,是吧?如果你读了下面这段话,老师相信你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师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师配乐朗读)
师:同学们,这是这篇小说真正的结尾。现在,你真的读懂了吗?
(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啊!)
师:当明白这一切的时候,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父子在木桥前的那一幕吧,把文中的老汉换成父亲,把小伙子换成儿子,当你读着这两个充满血缘、充满亲情的字眼时,相信你们更能理解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了。大屏幕出示:
父亲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父亲凶得像只豹子。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站到了后面。
……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说:“你先走。”
父亲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儿子推上木桥。
生读,再品老汉的品质。
……
〖评析〗
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并不是神,他也是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父亲和一个普普通通的丈夫。在教学中,夏老师将神化了的人物人性化,使之符合学生的真实体验。本文将老汉的品质置身于一个危急万分的洪水灾难中,按照常人的理解,这样的场面“求生”是人最本质的念头,夏老师抓住文中“老汉、小伙前后的举动,有什么矛盾之处”,引导学生质疑,进而体会老汉身为父母又心系群众的矛盾心理,使人物内心的冲突更加强烈地为学生所体会,让学生感悟到了更为人性化,更为实在、真切,符合普通人特点的老汉。我感觉,像这样,语文课堂中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真实问题,多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多听学生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以生为主的课堂,也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们的家园
- 温馨的家
- 下雪了
- 我的弟弟
- 学农时的采摘活动
- 动物王国联欢会
- 你瞧,我也有了手机
- 大马虎
-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 冬季跃野长跑
- 梦的圣诞节
- 我学会了捏橡皮泥
- 看冰雕
- 这就是我
- 我爱上网
- 关于对高职哲学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 试析高职图书馆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分析
- 简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 试论高职教师的现实发展问题
- 简论高职通识教育需厘清的几个问题
- 关于高职财政专业与财政人员继续教育的接轨
- 试析对高职艺术专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
- 关于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政教育的探析
- 简析高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环境的优化
- 试论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深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 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 简论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 试论专业思想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 关于司法警官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 试论资源禀赋的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
- 悖礼无嗣终遭弃──读《氓》札记
- 淇水汤汤──我读《诗经·氓》
- 《诗经》的内容
- 轻拢慢捻抹复挑──对《卫风·氓》中几个关键句的品读
- 《氓》之“讨论”一束
-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诗经》的艺术特点
- 凄凄惨惨之源──《氓》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 《诗经》名句
- 向往人生自由平等再现社会历史风情──《诗经·卫风·氓》赏析
- 《诗经·小雅·采薇》新解
- “抱布贸丝”的“布”作何理解
- 《〈诗经〉两首》有关资料
- 孔子是否删过《诗经》
- 《卫风·氓》的教学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