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3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一、对教材的理解。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本文承担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该怎样处理教材呢?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摒弃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淡化了情节教学,采用板块式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设计及主要特点。
1、突出训练重点,摒弃繁琐的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要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谈化故事情节,将课堂中有限的时间用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即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在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想想: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他的反驳巧妙在哪里?在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四人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这样想给学生有读、想、说的实践机会,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体会句子的含义。
2、强调务本求实,深刻理解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工具性决定了要以学习语言、正确运用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目的。我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搞创新教育就是在深刻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目的、性质、任务的基础上,在务本求实的训练过程中,做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纲,目中有人,重学情,重学法,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想主要通过以下2个小点:①采用了“板块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力。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从三次反驳中任选一次最感兴趣的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从课堂上来看,学生先是选了楚王第二次侮辱晏子,晏子第二次反驳楚王。这次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基础了,进行分角色地朗读、体验。然后学生选了第三次,第三次的重点是在理解句子深刻含义基础上理解“水土不同”的不同意思。最后学生选了第一次。就这样,根据学情灵活地处理。②注重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能够运用语言,必须积累丰富的语言。在设计教学中,我是这样想的:一是积累课文中的语言,如“不中用、水土不同、安居乐业”等等。二是以课文为载体,积累语言,如课文中晏子说的话“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可以用成语“挥汗如雨”来说,“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可以用成语“摩肩接踵”来说。
3、进行课外延伸。
在设计教学时,我还要求学生去看课外书《春秋故事》和《二十六史故事,东周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身边的真.善.美
- 我们班的特色老师
- 她
- 童趣ゴ→我的好"哥们儿"
- 同学档案
- 高个子的烦恼
- 可爱的小猫
- 爱学习的孩子
- 我们家的大美女
- 超级小气,数学最差同桌
- 这是什么?
- 回忆我们的孙老师
- 让我感动的那位老师
- 可爱的我
- 我和我同桌的战役
- 到底有无新经济,新经济究竟是什么
- 新兴古典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扬弃的相关研究
- 浅议新经济时代信息产业
- 新经济周期的主流与逆流分析
- 物价上涨现象之我见
- 人性假设:传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及管理学的比较
- 新制度经济学的新发展与政治学新制度主义:比较与启示
- 浅谈新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 自然价值与新经济学
- 新经济形势下证券公司的内部管理研究
-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分析
- 浅析新经济背景下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策略
- 新政治经济学的复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 论公共财政体制下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权的实现
- 以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看新经济学
-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
- 《半截蜡烛》教案之五
- 《半截蜡烛》教案之一
- 《半截蜡烛》教案之三
- 《半截蜡烛》教案之四
- 《烟台的海》教案之一
- 《半截蜡烛》教案之二
- 《卢沟桥烽火》课文原文
- 《螳螂捕蝉》课文原文
- 《烟台的海》教案之二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课练
- 《三打白骨精》课课练
-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课文原文
- 《卢沟桥烽火》课课练
- 尊重自主,唤醒感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