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儿童诗两首》课文简说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不觉。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与本组古诗中的孩子们不同,这首诗里洋溢着的浓浓的现代气息,现代儿童生活得更加幸福,或静静地读书,或呼朋唤友去钓鱼、游泳,时时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读着它,那孩子嘴边的笑意,那阵阵快乐的笑声,仿佛就在眼前闪烁着,就在耳边充盈着。
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寄居蟹(五)
- 小松鼠
- 寄居蟹(四)
- 可爱的达夫
- 金鱼朋友
- 恐龙之王
- 小狗
- 蚕宝宝
- 小狗“哈利”
- 小八哥
- 蚕宝宝
- 可爱的熊猫
- 奶奶家的小猪
- 小金鱼
- 狗
- 怎样认识后现代主义哲学
- 夏鼐先生的治学之路
- 苏格拉底之死(上)——邂逅游叙弗伦
- 孔子是谁?——读刘小枫先生《尼采是谁?》有感
- 气节与学术
- 论近代日本的“孔子教”——以服部宇之吉为例
- 自由的存在与感恩──马克思人观与基督宗教人观之比较
- “三变”:在阳明与尼采之间
- 干净的手和肮脏的手:知识分子政治和暴力
- 包容性的共识或排他性的团结?
- 全球化与基督教的自我诠释
- 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的史官文化
- 古典哲学的永恒魅力
- 分析哲学的价值
- 偏执与超越
- 《小摄影师》教学后记
- 《小摄影师》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 《小摄影师》好词好句
- 捕捉细节 生成精彩──《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 加强语言感悟 注重情感熏陶──《小摄影师》教学片断与评析
- 《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 《小摄影师》课文题解
- 《小摄影师》点拨难句
- 《小摄影师》中心思想
- 《小摄影师》学习要点
- 《小摄影师》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小摄影师》教学案例
-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