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4
《祖父的园子》有感
一、精心备课,作好准备
一听说要到与我校联谊的边远小学去搞联片教研帮扶活动,我很兴奋。因为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为了能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很好的展示自己,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脑海中思索着:这篇课文是写“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鸣。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我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还课堂给学生”,通过学生多元化解读,自读自悟,选取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段落进行朗读、体会,不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笔尖在教案本上沙沙地写着。片刻,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教案“出炉”了。我捧在手上,反复朗读、修枝剪叶。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双双智慧的童眸。
二、瞬间的欣喜
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的设想方案,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开始献课前的试讲。“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祖父的园子,去领略了那里美丽的景色。这节课,老师将再一次带领你们走进祖父的园子去分享‘我’和祖父的快乐。”只见学生们的脸上流露着期待的神情。我接着问:“祖父的园子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菜园子吗?如果不是,那它还是什么?”学生们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默读找寻答案。接下来,学生选取自己觉得最有趣的自然段反复朗读,谈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浓厚的兴趣。看,课堂中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举手的人比平时多一倍多,就连平时上课老走神的张三山也能准确地谈出自己的感受。我即时给予肯定,并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看到他双眼流露的喜悦,心中暗自高兴:“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十分顺利,取得了成功。我欣喜不已:我们班都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更何况农村的孩子对文章中的事情再熟悉不过了,会更感兴趣,献课时,就这么上,肯定没问题!
三、出乎预料
由于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献课那天,我信心十足。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赶到了与我校联谊的帮扶学校。朱校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他很诚恳地向我介绍了我即将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这个班的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上期末语文统考只有三人上八十分,其中还转学走了一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没有及格。语文平均分不及格。你要作好思想准备……”一席话说得我脑子嗡地一声懵了,但转念一想:“我所教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而且也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事。课堂上,只要我多采用激励的手段,相信应该没问题。”我仍然信心十足。
上课铃一响,我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天哪,目光所及之处是一双双清澈透明、渴求知识的眼神,我心中顿时激起千层浪。
开课了,和我预设的一样,进展得还算顺利。可到了起来谈谈自己觉得写得最有趣的自然段时,情况发生了:没有人举手,似乎对我的问题无动于衷。“谁愿意起来说说?没关系的。”“来吧,勇敢的孩子,起来谈谈你的想法。”……几乎是满脸堆笑,“讨好”似的“乞求”,可是,所有的孩子都不为我的热忱所动。在我的苦口婆心下,终于有孩子举手了,我总算舒了一口气。
原以为有孩子举手了,我抓住这一契机大加赞赏后,会有孩子接二连三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没想到,又没有孩子举手了。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拖延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这节课,不可能就这样陷入尴尬的场面。教学任务也不能完不成呀!”我的心里急了。忽然灵机一动,干脆直奔主题,“孩子们,老师觉得十三自然段写的最有趣,有和老师看法一样的孩子吗?”一个、两个,终于举手了。学生一一作答。“想怎样,就怎样。自由,谁不向往,可以无拘无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点到为止,匆匆而过。在学生谈及文章的五至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试着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完后,读得感情不到位,语速缓慢,没有停顿。于是我示范朗读,并让学生来评价我的读。学生们都很高兴,踊跃发言:有说我读得有感情;有说从我的读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顽皮、可爱……结果,学生评完,我又像先前一样为了完成教学环节又跑入下一个话题……
四、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这个引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要反复学习、揣摩新课程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提升。
送教下乡的课上完了,教学环节也完成了。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教案预设,只是学生不同,城乡不同,为什么取得的效果却大相霆径?我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终于我豁然开朗:原来,我预设的教案是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想的。这样的预设对于我班学生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另外的班级,另外的学生就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教师的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备学生。所以,我们提倡“一切从‘零’开始”,把每一次教学看成是新的开始。教师的智慧不应是通过单纯的传授和学习可以获得的,它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智慧,这节课我缺少的就是这种智慧。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师生应该享受课堂,在课堂中得以发展。如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使学生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获得知识?这一方面要靠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突发事件努力调控自己的教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要有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我的教学中,学生在谈到“想怎样,就怎样。自由,谁不向往,可以无拘无束……”时,我又跑入了下一个话题。其实,我放弃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应该激励学生说:“孩子们,小萧红幸福的童年流露于语言文字之中。她喜欢这篇园子,感受到植物的自由自在。老师的课堂也一样,你们不必这样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各抒己见。”如果那样,学生也许不会那么拘谨,就会畅所欲言,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想象,去体会萧红在祖父园子的童趣。还有在我示范朗读,学生评价后,我应该引导学生像我一样把感受读出来,直到读好为止。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一教学点都是“蜻蜓点水”。
如果我是拥有教学实践智慧的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愿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能够将生活与教学的紧密的联系起来;具有高屋建瓴俯视整个教材和细致入微分析具体内容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重构教学内容,创造独具个性的课堂教学;具有敏锐地获取教学信息的能力,能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和动态的教学实践中捕捉信息,并准确判断生成的信息的价值,临场利用和开发“原汁原味”的生成性资源,实施发展性的评价;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教育时机,能机智灵活地应对教育危机,能根据教育实际态势及时调整教学行为,那就可以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悟性,发展学生的智慧。我的确该加油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友谊攻略
- 爱慕一枝花
- 天气遥控器
- 海湾
- 我给弟弟讲故事
- 因音乐这样孤独着
- 我拿什么来爱你
- 这里的风景最美
- 春天来了吗
- 我的天空疾走的乌云
- 我的发现
- 浸润书香,成长无限
- 我所爱,我生活
- 我的水彩笔军团
- 橙汁带鱼
- 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的探讨
- 简析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的特征及其手段
- 埋弧自动焊在不锈钢复合板焊接中的应用
- 浅议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
- 独舞者特斯拉
- 浅析园林绿化种植技术的应用
- 浅谈钢卷打捆机的全自动控制系统
- 探讨新医改对医院经济产生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 浅谈变电站管理工作
- 全面预算在医疗机构管理中的现状与分析研究
- 地下车库暖通设计方案探讨
- 可见光无线通信在未来的发展
- 火力发电厂建筑节能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不同油脂添加量对肉干制品品质的影响
- 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 指导学生搜集使用作文素材三法_语文论文
- 探索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_语文论文
- 探“导”一得_语文论文
- 语文教育个性化_语文论文
- 关于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_语文论文
- 探索语文教学科学化提高学生语文素质_语文论文
- 探索语文教学管理科学化的途径_语文论文
- 让语文学习充满乐趣_语文论文
- 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学会快速识字方法_语文论文
- 指点方法与培养能力的重要性_语文论文
- 指导阅读教学中的读书方法_语文论文
-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_语文论文
- 浅谈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 探索小学作文教学的最佳途径_语文论文
- 自己的路自己走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