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01
《冬阳·童年·骆驼队》课文理解
1、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提示: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生活。
2、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⑴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又什么影响?
提示: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系自己的冷暖和苦乐。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⑵“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的?
提示:是。“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提示: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比如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是一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至于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4、从全文看,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学洗衣
- 秋天的礼物
- 难忘"努迪"
- 让我把幸福告诉你
- 尊敬的老师
- 虹猫七侠闯天涯
- 蜜蜂飞进教室以后……
- 赏月
- 绣花
- 虹猫七侠闯天涯第二集
- 雪
- 小巷美食
- 旅游故事
- 冬游
- 我家是个“动物园”
- 规范等级体系中的宪法与民法 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同时履行抗辩权_法学理论论文(1)
- 迟到的兴起和早来的危机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司法活动中的法律推理_法学理论论文(1)
- 提存公证若干问题研究_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产权领域中反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 _法学理论论文(1)
- 人民警察非工作时间履行职责之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谈门巴族和门巴族的习惯法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法律的实践理性与法官培训模式选择 _法学理论论文(1)
- 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_法学理论论文(1)
- 法社会学实证研究之初步反思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世界各国社会法理论之发展趋势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制定典当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_法学理论论文(1)
- 评霍贝尔《原始人的法》_法学理论论文(1)
-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4
-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例与反思
- 《七月的天山》疑点解答
- 《七月的天山》教学杂谈
- 《母爱》及练习五。
- 《草原》2
- 《草原》3
-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3
- 《草原》教学实录+练习+说课设计1
- 《草原》4
-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
-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2
-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1
- 《草原》1
- 《七月的天山》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