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6
《白杨》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教具准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白杨
二、导语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六、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房间
- 苹果
- 我的储钱罐
- 玩具
- 神奇的手机座
- 我家的壁柜
- 小台灯
- 观鱼
- 看电视
- 小胖猪存钱罐
- 五彩的胶泥
- 快乐的新华字典
- 校门
- 路灯
- 电风扇
- 试析巴赫金的狂次亿理抢与新时期中国大众文亿研究
- 试析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教育策略探究
- 谈学堂乐歌
- 从《我不是李白》看小剧场话剧在当代兴盛的必然性
- 周作人的中庸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
- 谈谈祥林嫂的悲哀
- 试析在动态平衡中实现兼容并存
- 试论《受活》的政治忧患意识与道家思想渗透
- 论余秋雨散文文体意识
- 试析应用型本科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评价改革
- 谈谈郁达夫早期小说艺术风格——自我暴露
- 简论多元智能理论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
- 马克•吐温的美式幽默
- 试析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固守”与“转型”
- 简论新汉语水平考试(HSK)与汉语精读课教学的融合
- 《画杨桃》句子分析
- 《画杨桃》文本链接
-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的眼睛
- 《画杨桃》词语解释
- 《惊弓之鸟》教学案例
- 盲人摸象
- 《画杨桃》语言积累
- 杨桃简介
- 《画杨桃》语言感悟
- 画蛋
- 雁像什么──《惊弓之鸟》案例分析
- 《画杨桃》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 《画杨桃》近义词反义词
- 《画杨桃》课文结构
- 《画杨桃》课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