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电影电视中,我们常常看到我军每到一地,都要主动为当地老百姓做许多事。因为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是为人民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们能战胜所有敌人的法宝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个故事。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用小黑板提出自学要求: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全班交流
1.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毛主席交给警卫员两项任务: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2.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3.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4.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最后一句话说明老人还没有认出毛主席来,但是他可能听到过有关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一些传说,所以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出说明了毛主席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已经深入人心了。)
五、引导体会课文的详略
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碾米、送茶和替母女俩推碾子写得详细。因为这些内容突出了毛主席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这一中心。)
六、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七、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车站一瞥
- 一次对学生随笔的浏览
- 肩膀
- 车站一瞥
- 人与路
- 减负中的“朝三暮四”
-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 把握三角形的支撑
- 肩膀
- “三”的智慧
- 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 冰糖葫芦
- 两棵花
- “三顾茅庐”的求贤之道
- 三岔口
- 论交通运输业的优势“最大化”与劣势“最小化”(1)
- 中小学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论析
- 论中国大城市管治方式的转变(1)
- 浅谈突出“农民”主体教育地位的探讨
- 浅谈中国传统家教运行机制探析
- 征信国家失信惩罚机制建设对中国的启示(1)
- 弗农循环发展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1)
- 浅谈提高口腔修复科进修医师教育质量的方法
- 西方发达国家资产价格波动的财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1)
- 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1)
- 对奥地利学派的工商业循环理论研讨(1)
- 浅议绿色GDP与可持续发展(1)
- 商业房地产投资的商业区域分析(1)
- 援助西部落后地区的财政策略探讨
- 浅谈老子的教育思想
- 《雷雨》同步作文:素材积累
- 《雷雨》知识点精析:艺术成就
- 《雷雨》同步作文:范文赏析
- 《雷雨》教案之一
- 《雷雨》课后习题答案
- 《雷雨》随堂练习之二
- 《雷雨》考点练兵一
- 《雷雨》考点练兵二
- 《雷雨》知识点精析: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
- 《雷雨》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
- 《雷雨》美文赏析之二
- 《雷雨》知识点精析:思想探索
- 《雷雨》美文赏析之一
- 《雷雨》随堂练习之一
- 《雷雨》教案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