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松鼠》教案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课文第1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生活习性。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路点睛
1.教学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特点的。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喜欢的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说说喜欢的理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3.在初步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探讨作者是怎样写松鼠特点,从而体会作者说明的顺序及语言的生动形象(比喻、拟人),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4.与《鲸》对比,体会本文与《鲸》在表达方法上的异同点。
学案
教案
学习提纲
1.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正确读记课后生字及目标1中的词语。
(2)自由赛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2.默读课文,画出全文的中心句.找出“漂亮、驯良、乖巧”相应的自然段。用图画出喜欢的部分,说说喜欢的理由。
3.自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 ()()()()()()几方面介绍松鼠漂亮的特点,作者都运用了( )说明方法。
4.自读第二自然段。①按“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把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②作者从“活动范围在树上不在住宅区、活动时间在晚上不在白天说明松鼠()(),突出它()的性格特点。
5.自读第三自然段,作者从( )( )( )( )()几方面介绍松鼠乖巧的特点,作者都用了()说明方法。
6.自读第四自然段。作者从( )( )( )()四方面介绍了松鼠搭窝的经过,说明松鼠( ),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7.讨论:与《鲸》比较,说明方法有什么不同?
说明角度
表达方法
语言
鲸
介绍
形体特点,
生活
习惯。
简单朴实准确
松鼠
介绍
外貌
性格
行为
一、初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句,初步了解松鼠漂亮、乖巧、训良、讨人喜欢的特点及作者思想感情。
二、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松鼠漂亮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三、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理解松鼠“训良”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地点---晚上(不骚扰人类)
(训良——拟人、比喻)
四、指导阅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横渡----智慧
触动----警觉
储备食物----聪明
蹦跳----轻快
叫声----有感情
(乖巧——比喻、拟人)
五、指导阅读第四自然段,深入体会松鼠“乖巧”的特点,掌握说明方法。
选址----树枝分杈
建造----勤劳
住居----宽敞、舒适、安全
窝口----遮风避雨
(乖巧——比喻、拟人)
六、合作学习,对照异同,探究写法。
练习提纲(选一个作读写迁移练习)
1.用本课的表达方法写一种你最喜爱的动物。
2.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转折
- 转折
- 列车•茶•春花
- 一步与一生
- 高考记言
- 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
- 品味高考
- 试题评析
- 《看着我的眼睛》
- 一步与一生
- 有句话常挂嘴边
- 2003年高考北京满分作文?转折
- 转折
- 作文试题
- 转折
-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 支票的托收手续
-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意思
- 《北京亮起来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日月潭》 考点练兵2
- 《日月潭》 趣闻故事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1
- 《北京亮起来了》 教案讲义2
- 《北京亮起来了》重点字词梳理
- 《北京亮起来了》整体阅读感知
- 《日月潭》 训练素材
- 《北京亮起来了》 重点问题探究
- 《北京亮起来了》 写作指导
- 《日月潭》 考点练兵1
- 《日月潭》 范文习作
- 《北京亮起来了》 趣闻故事
- 《北京亮起来了》 训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