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23
《假如没有灰尘》教案
课文精解与编排意图
在人们眼中,灰尘通常是污染环境、传播病菌、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然而,这篇课文却向我们介绍了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为严重的是,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假如没有灰尘,大自然也将会变得非常单调。作者正是通过灰尘的作用,揭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全文共6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晰。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2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6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进,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路点睛
导入课题时,可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4—6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并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正确读记“忽而、面临、来源、分裂、飘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稳定、朝晖、单调、庞然大物、古往今来、气象万千”等词语,理解“忽而、依附、庞然大物”等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领悟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及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灰尘与人类的关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教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新词。正确读写、理解目标1中的词语。
2.读通读顺读流利课文。
3.默读课文4—6自然段 ,填表。
特点
用途
说明方法
4.灰尘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有哪些好处?从灰尘的危害与好处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导入课题,先让学生说说灰尘有哪些危害,然后再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灰尘,人类和自然界将会怎样。
二、让学生默读课文,将自己的想法与课文的内容相印证,看看有哪些异同,引起学生的思考。
三、指导自读自悟4—6自然段,掌握字词。填表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拓展思维,明白道理
(1)延伸课外,说说灰尘的优劣。
(2)让学生在联系生活的讲述中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
练习提纲
1.抄写目标1中的词语。
2.以《假如我是灰尘》为题写一篇说明文,注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祖国颂
- 故事还在继续
- 木头
- 常怀感恩之心
- 孤影
- 胜似亲人
- 怎么能忘记
- 蚂蚁和玻璃杯
- 放手也是一种爱
- 我的好“老师”
- 完整生命的三个层面
- 孤单可以被选择
- 對不起,一直忘了說我愛你
- 不再是孩子了
- 爱需要理解
- 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的收集、整合与共享研究
- 提高图书馆员参与研究过程 开拓学科服务新前景
-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方式探究
- 清溆浦“严如”姓名写法小考
-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培养
- 新旧《唐书》著录《陶潜集》考异
- 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与实践
- 关于年鉴编辑的社会责任分析
- 《左传》中所见秦与楚的交通
- 博物馆系统如何加强中华条颈龟的研究保护
- 王献之《鸭头丸》帖后宋高宗赞语考证
- 高校图书馆留学生人本化信息服务体系建构
- 试论侯景乱梁时军粮供应对其战略的影响
- 浅析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如何建设
- 从一位离休干部的经历
- 《秋天向我们微笑》教材分析
- 《杂交水稻之父》探究感悟
- 《秋天向我们微笑》探究感悟
-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之三
- 《三棵银杏树》探究感悟
- 《三颗银杏树》课外拓展
- 《三棵银杏树》作者叶圣陶简介
- 《三棵银杏树》教材理解
-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之一
-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三棵银杏树》教学设计
- 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海滩上的雕塑》教材理解
-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秋天向我们微笑》教学设计
- 《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之二
- 《杂交水稻之父》教材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