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能抓住重点句子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中朝友谊鲜血凝成)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板书:围绕选择典型材料)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听读要求: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板书: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结合思考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大娘与志愿军战士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择材料的用意)
齐读本段的最后一句(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怀?)进行句式的变换(变成陈述句)体会反问句的表达作用。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置疑问难。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出小金花和大嫂与志愿军之间结下的深厚情谊进而领会作者选材上的特点。(板书:救老王挖野菜)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师在前三段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激情语言,放录音,投影,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齐读第四段。通过感情诵读,把文章的感情推向高潮,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认识这一写作方法的好处。(板书:突出中心)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1、向学生介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书,选读精彩段落,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让学生自由选择背诵。
2、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让学生进行构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风暴
- 给我一对翅膀,我要飞翔
-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 别了,亲爱的同桌
- 春雨
- 夜儿
- 华丽的回忆
- 四季的唯美主义
- 会飞的鱼
- 飞翔
- 友谊
- 春之韵
- 大海
- 朋友
- 地球颂
- 关于高师院校课程体系改革对策
-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
- 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高校青年教师管理
- 浅析关于提高Java语言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 关于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改良的时间与空间策略
- 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篇教学
-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问题探析
- 试析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高校党校建设
- 浅议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及策略探究
- 浅谈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探析
- 浅谈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网络化建设的思考
- 政策支持:析初任教师成长的宏观环境因素
- 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青的坝状与对策
- 关于英语副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 关于大学生人伦教育的传统资源与现代视角
- 心灵的呼唤 个性的回声──《心声》赏析与教学创新设计
- 《心声》教学设计
- 《心声》教学设计
- 《心声》教学设计
- 《心声》教学设计
- 面对创新,你准备好了吗?
- 电子游戏机之父──布歇内尔
- 议论文的常识
- 《心声》教学设计
- 《心声》教学设计
- 《心声》教学设计
- 《心声》教学设计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简介
- 约翰·古登贝尔克与印刷术
-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课文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