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火烧云》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播放课件,给小学以感官刺激。
2、感受文本:从“变化多”和“变化快”两方面分析课文内容,评析课文内容,评析语言。
3、写作训练:完成本课所学,展开想像,进行写作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板书课题)
2、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受。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什么是火烧云?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2 、全班齐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天空……着了火似的”)
(1) 把句子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学生小声读一读,比较比较。
(2) 既然通,作者为什么不用“红”,而用“烧”?
(3) 指导感情朗读。(突出“烧”字)
三、抓住特点,品读想像。
过渡:这一烧,天空中就发生了许多变化,火烧云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板书:变化)
1、默读第二段。
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板书:颜色形状)
2、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读了这一自然段,火烧云的变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多快)
(2)从哪儿看出多,你能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吗?(指名圈出)
出示:照样子,找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通通__________ __________
茄子紫__________ __________
(3)又从哪儿看出颜色变化“快”呢?(一会儿……一会儿……)
(4)指导朗读(喜悦语气)
3、教学第4——6自然段。
过渡:火烧云的颜色是如此的色彩斑斓,瞬息万变,那么它的形状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感情朗读。
(2)教师引读 a、马出现时是什么样子的?b、马是怎样变化?c、又是如何消失的?
(3)学生引读火烧云变成狗和狮子。
(4)学生根据画面配音,说出火烧云变化的形状。
(5)总结火烧云形状变化的特点。(板书多、快)
(6)学生仿照课文按照“出现、样子、变化” 的顺序说说火烧云还会变成什么形状。
4、火烧云实在是太奇妙了,可还没等人们欣赏够,它就下去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余兴未尽)
四、着力铺垫,巧设悬念。
1、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2、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3、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想想、议议)首先提出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再通过读、划、思议学习,印象会更深刻。
五|、总结学法,赏读课文。
.是啊,美好事物的存在总是那么短暂,但作家却能将这瞬间的美丽化作永恒,想想作家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来?
引导学生概括出写作方法:仔细观察,发挥想象,注意积累。
六、拓展创新,发挥想象。
1、学生出示自己画的、收集到的火烧云图片,并用语言描绘。
2、学生自主设计课外作业。(摘抄、仿写、阅读……)
板书:
上来了
颜色 : 多 快
火烧云 变化
形状: 多 快
下来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拾金不昧的小学生
- 真无聊
- 我的同学
- 给妈妈的一封信
- 家有“皮蛋”
- 我
- 妈妈的唠叨
- 严厉的亲情
- 疯侠朋友
- 一个让我佩服的人
- 我的爸爸
- 毛泽东
- 我校的老师象水果
- 妈吗眼里的“花“
- ‘汪一挑’的疯狂馄饨
- 探析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路径选择(1)论文
- 谈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小议中学英语学科教案的编写
- 谈新贸易壁垒及其对应措施(1)论文
- 研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适度保护策略(1)论文
- 小学英语课魅力解码
- 浅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探析我国服务贸易(1)论文
- 让学生走上学习的舞台
- 研究长期发展目标的对外贸易策略(1)论文
-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技巧
- 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探析
-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1)论文
- 高中英语写作错误分析及成功对策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3
- 《出师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智取生辰纲》
- 《词五首 望江南 江城子 渔家傲 破阵子 武陵春》教学设计
-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4
-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3
- 《故乡》教学设计2
- 《故乡》教学设计1
-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 《故乡》教学设计9
-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6
- 《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2
- 《隆中对》教学设计1
- 《故乡》教学设计7